這一哭,可謂是驚天動地。
見者落淚,聞者悲傷。
學院里面的學員們,紛紛過來安慰。
眾人嘆息吳王殿下的命運多艱,可憐可悲。
出生后不久,生母便離他而去。
而就在今年,不久前才經受喪父之痛,如今養母又撒手西去。
不過是十幾歲的少年,竟要接二連三的承受這般殘酷打擊。
老天爺對他未免也太殘忍了一些。
在大家的連番苦勸之下,“傷心欲絕”的朱允熥才登上了太監的馬車,匆匆趕往東宮。
……
幾個時辰前的東宮。
夜色已深。
呂妃正在書房內。
她出身于詩書世家,父親呂本曾在元朝為官,后來才投奔朱元璋。
呂氏雖是女子,可因為呂本無兒,自幼便將呂氏當兒子養,教她讀書識字。
正是憑借腹中的幾分書氣,積攢一點名聲,才因此而被老朱看中,選為太子次妃。
進入東宮之后,朱標對她也極好。
至常氏死后,呂氏便被扶正,成為繼太子妃。
每想到自己的兒子要成為天下之主,大明的皇帝,呂妃便興奮不已。
呂氏一門的榮耀,盡系于此。
可誰能想到,本來順風順水的事,卻出現了意想不到變數。
而那個從中作梗的人,竟然是自己一手撫養長大的朱允熥。
每念及此,呂妃便覺心如刀絞。
為從前所為,懊悔不已。
早知如此,當初就該將朱允熥偷偷弄死。
偏偏自己顧忌名聲,投鼠忌器。
“我這就是婦人之仁啊!”
呂妃輕輕嘆氣,用筆醮了醮墨,開始寫筆記。
“洪武二十五年,九月十八日。”
“陛下本欲在朝堂上立炆兒為皇太孫,卻不料竟遭到了熥兒的勸阻,天啊,這究竟是為什么?”
“熥兒為何會做這樣的事,他和炆兒的感情,不是一直很好嗎?”
“難道真的是天家無私情?”
“可熥兒也是我一手養大,不是親生,更勝親生!”
……
“今天的心情仍然很不好。”
“我還是為熥兒感到高興的,他能寫出那樣的詩句,真是有才啊。”
“這就是我帶大的孩子嗎?”
“標哥和常姐姐在九泉之下有知,也能含笑了。”
“可是,他們兄弟之間的感情,還能回到從前嗎?”
“熥兒寫‘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寫得真好啊!”
“我以前怎么就沒有發現熥兒有這般才華呢?”
“熥兒從小到大就挺講奢華排場,從來沒有節約過糧食,他那樣寫,不過是討陛下開心罷了,多聰明的孩子啊!”
“我思念標哥了!”
……
“今天,陛下給炆兒和熥兒都封王了。”
“這當然是好事,做娘的也為他們高興。”
“可是封了王,陛下又讓他們離開東宮,分別去各自的王府。”
“他們還那么小,我真不放心啊!”
“他們兄弟會和好嗎?不會因為搶奪大位而產生仇恨吧?”
“我再三告訴炆兒,一定不能生弟弟的氣。”
“他們兄弟一定要好好的,永遠好好的。”
“愿標哥在天之靈保佑他們!”
……
“今天熥兒將我送給他的丫鬟打死了。”
“可能他是恨我這個娘吧。”
“我好難過,覺得心如刀絞。”
“我真的對他比自己的親生兒子更好。”
“炆兒那邊我都沒有給他安排丫鬟,只給熥兒安排了。”
“可他竟然將我派去的丫鬟打死。”
“崽大娘難當,兒子翅膀硬了,不想理娘了,又有什么辦法呢?”
“何況他終究不是我親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