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大吃了一驚,連忙道:“這些事,你們都是從哪里聽來的?可不得亂傳!”
下人們頓時都低下了頭去,一人壯著膽子道:“老爺,此事《大明日報》都刊登了,現在恐怕整個金陵城,已經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聽說,《大明日報》還可能會公布那些人的名字呢。大家伙都等著看熱鬧呢。”
官員急匆匆走進書房,拿起了放在桌上的大明日報。
《大明日報》他家里一直都有訂閱,只有今日出門太早,還沒有來得及看。
此時一翻閱,頓時臉色大變。
報紙上寫了朝廷對征商稅做了哪些變動,如何保證公平公正。
另一篇文章則是對稅務司主管朱高煦的采訪。
在采訪中,朱高煦對于皇親國戚不交商稅,甚至還公然到稅務司衙門撒潑的行為,進行了嚴厲痛斥。
并表示自己絕不會屈服于壓力,一定要維護國法尊嚴,這些人若再不知收斂,就要向天下公布他們的姓名。
除此之外,還有一篇社評。
洋洋灑灑數千字,言詞犀利,認為皇帝國戚不交商稅,公然抗稅,是在挖大明朝廷的根。
若任由他們這般肆意妄為,則天下百姓皆可效仿,國法尊嚴,蕩然無存。
唯有鐵面無私執法,對皇帝國戚絕不網開一面,才能正人心,安社稷。
呼啦!
官員看完所有的報道,呼吸都驟然加快了許多。
《大明日報》如今已是家喻戶曉的大報。
日報上刊登的內容,不消一日,就會傳遍金陵城的每一個角落,乃至整個大明。
這幾篇報道和社論一見報,不用想也知道,民間的輿論必然沸騰。
家中下人的反應,正是其冰山一角。
若是自己在這時候上奏章,反對稅務司,反對抓捕逃稅的皇親國戚,恐怕自己也要被老百姓罵得狗血淋頭了。
寫不得,絕對寫不得!
這個時代的官員,對于自己的名聲,還是非常看重的。
壞事可以偷偷的做。
但公開場合,一定要表現出一幅道貌岸然的樣子。
要不然,名聲一臭,千夫所指,在家族里面都無法立足。
父母妻兒,都無法抬起頭來做人。
因為這個時代,還沒辦法像后世那樣,不管外界的輿論,關起門來過自己的小日子。
事實上,即使是后世現代社會的人,一旦回到農村的村子里,立即便能感受到小山村社會輿論對人的無形約束。
只有身處大城市,才會感到無拘無束,自由自在。
后世農村那點輿論約束力,相比這個時代,只能說是小巫見大巫,完全不值一提。
這個時代宗族關系很復雜,周圍輿論對人的壓制和約束,比后世農村強上百倍千倍。
官員坐在書案前,反復思索再三。
當此時刻,天下輿論洶涌澎湃,自己應該做那個直言之臣。
不畏權勢,上書請求朝廷嚴懲違法不交稅,公然抗稅的皇親國戚!
如此必然能獲得百姓的交口稱贊。
清官之名,就非自己莫屬了!
至于自家那點生意……反正大家都要交稅,我家生意又不是很大,交了也不算吃太虧。
名聲立起來了,日后還怕撈不到好處嗎?
同僚好友的約定?
他們這個時候,還敢寫奏章反對稅務司嗎?
若真敢的話,那自己也要大義滅親了!
一念及此,他提起筆來,寫下了一行字。
“直言嚴懲抗稅之皇親國戚疏!”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