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走上船頭,拿出大明制造局新造出來的望遠鏡,眺望倭寇的營寨。
早在春秋戰國時代,玻璃就已經問世。
只是在這之后,玻璃在華夏之地,并沒有得到重視。
而是將技能點都加在了瓷器制作上面。
朱允熥成立大明制造局之后,大批的銀子砸進去,數不清的工匠加入,玻璃的冶煉技術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無色透明玻璃,正是其中最重要的新品。
凸鏡和凹鏡亦順理成章,望遠鏡也就出現了。
此次出征的大明海軍,就配備了大量的望遠鏡。
細細觀看一番之后,朱允熥將手中的望遠鏡交到了朱能和張輔兩人手中。
兩人都分別看了一會兒,朱能震驚道:“這是何神物,竟有若千里眼一般。”
“這就望遠鏡,是太孫殿下令大明制造局打造出來的神器。”
馬和在大明軍事學院讀書時,便已經見過此物,當即出言解釋。
“太孫殿下制造出來的神器可多了,這只是其中之一。”馬和滿是崇拜和為之驕傲之色。
“太孫殿下當真是神人也。”張輔由衷感嘆。
對于太孫的種種傳聞,他早就聽得耳皮都起繭了。
之前還以為吹噓的成分居多。
就好像《大明日報》上刊登的洪武大帝傳奇一樣。
寫得神乎其神,坊間百姓對此都深信不疑。
可張輔這等自幼聰慧的將才,自然有足夠的辨別能力,清楚其中有許多都是夸大其辭。
不過是為了向百姓宣傳皇帝陛下的英明神武,以此在民間樹立更高的威望,維護大明的統治。
以此而推之,他當然也認為,有關太孫的諸多傳聞,亦是如此。
一個十幾歲的少年,真有傳說中那么厲害嗎?
張輔不相信!
可這幾日親眼目睹太孫殿下打造的大明海軍艦隊,種種神奇之物,才清楚傳聞不但沒有夸大,反而將太孫殿下的本事說小了。
太孫之能,又豈止是傳聞里所能比的?
一時間,張輔亦如馬和般,對朱允熥升起強烈的崇拜之情。
他雖然年輕,但內心中自視極高,不服于人。
可面對太孫,竟覺自己愚笨不堪。
朱允熥淡淡一笑。
其實望遠鏡還真不是他發明出來。
他充其量就是向工匠們講述了有這么一個東西,大致原理是什么。
至于如何做出無色透明的玻璃及凸鏡,都是大明制造局的工匠,經過無數次反反復復的嘗試,不斷總結經驗,改造工藝,最終制作而成。
換句話說,朱允熥只是告訴他們,一千里以外的山上,有一件什么寶物。
但你們怎么走到這一千里之外,那就是你們自己的事了。
真讓朱允熥自己去制作,可能十年,二十年也做不出來。
不過,面對馬和等幾人,朱允熥也懶得做太多解釋。
就讓他們去誤會好了。
這種被人“誤會”的感覺,還挺不錯的!
“對于倭寇的營寨,你們怎么看?可看出一點名堂了?”朱允熥問道。
之所以這么問,是因為他自己看了半天,啥也沒看出來。
書上說有經驗的將領,僅僅觀看敵軍營寨,就能看出敵軍的虛實,優劣,弱點……從而洞悉敵軍的具體情況。
書上還粗略描述了應該如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