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忽然又想起了什么,吩咐道:“去傳令,將蒸汽機的圖紙畫出來,送給國子監的學生研究學習。”
“告訴他們,誰能想出改良的法子,促使大明制造局造出能正常使用的蒸汽輪船,封國公!”
“凡是能想出有效改良蒸汽機之法的,皆論功行賞。”
幾個月前,他就已經在國子監講過科學。
國子監對此感興趣的學子,不在少數。
那些人當中,不乏智商超群的聰明人。
他們雖然不是工匠,沒有實際經驗,但卻未必不能從原理上找到突破口。
而且,這也是一個極好的誘餌。借此告訴那些學子,并不是只有讀圣賢書才能出人頭地,出將拜相。
做科學研究,同樣可以。
由此扭轉數千年以來形成的重圣賢之學,輕科學之理的風氣。
這不僅僅是為了造出蒸汽機。
更重要的是,千金買馬骨!
讓所有的學子,讓天下人都知道,走科學之路,造出國家需要的器物,也能建功立業,封侯加爵。
由此鼓勵更多的科學發明。
這個時代與后世不一樣。后世科技大爆發時代,科技發明在某種意義上,已經與普通人絕緣了!
沒有接受過大學本科以上的教育,沒有去讀碩讀博,科學發明這事,就與他沒有任何關系。
這是因為后世的科學技術,已經挖掘到了極深的層次。
普通人距離那個層次很遙遠。
沒有經過數十年嚴格的科學訓練,沒有構筑深厚的基礎,就不可能進行科研活動。
一定要去搞,也大抵只會成為沒用的民科,淪為人們茶余飯后的笑談。
但這個時代還不是。
這個時代的科技,還有許多淺層的簡單的東西沒有挖掘出來。
普通人只要深入思考,也能想出來,只要認真去做,就能對技術加以改進。
這才是重賞最大的意義!
果然,朱允熥的命令一傳出,便宛如將一顆巨石投入了平靜的池塘。
一石激起千重浪。
造出實用的大型蒸汽機即可加封國公的消息迅速擴散。
大明朝野皆為之震動!
……
從碼頭前往金陵城的路,已經由坑洼不平的變成了寬闊氣派的水泥大道。
不得不說,大明的基建能力確實很強。
短短幾個月的功夫,應天府附近許多州縣,都鋪設了不少水泥路。
在沒有大型機械,全靠人力施工的時代,這個速度,堪稱奇跡。
但換一個角度來看,這樣的事,在華夏歷史上,并不足以為奇。
要不然,華夏也修不了舉世無雙的萬里長城。
基建狂魔的基因,從數千年前,便潛藏在華夏人的血脈里。
當然,實現這一點,也是依靠千千萬萬勞動人民的汗水,甚至是血水!
戰艦靠岸后,便是隆重的凱旋儀式。文武百官齊至。大量的百姓也聚集在遠處圍觀。
當足利義滿被押上岸的時候,人群更是發出了巨大的聲浪。
隨后被押上岸的,便是黃子澄。
朱允熥此前并沒有將黃子澄的事,傳回朝內。
朝中官員看到出使倭國的黃子澄穿著囚服,戴著腳鐐手銬出來的時候,都一臉茫然。
文官們甚至開始騷動,不明白究竟發生了何事。
黃子澄自幼身負盛名,當年又是會試第一名,殿試探花,在儒林中威望聲譽極高。
雖然此前曾為獻王之師,暗中指使獻王與太孫殿下爭儲君之位,但那早已事過境遷。
既然當時都沒有治他的罪,為何又會在派其出使倭國之后抓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