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就皆大歡喜了。
可是,胥吏豪紳會公平公正的征稅嗎?
不會!
他們會將本應由自己承擔的稅賦,都轉嫁到普通老百姓頭上。
官府對此素來都是睜只眼閉只眼的。
只要你將該交的稅都征上來了,并且沒有惹出什么大的禍端,那便不聞不問。
若是將商稅交給地方官府去收,亦是一樣的道理。
胥吏們確實有辦法完成收稅的任務。
但他們絕不會公平的收稅。
這其中產生的腐敗自不消多說。
至于矛盾沖突,那也不見得會少。
只不過,胥吏會與有勢力的豪紳勾結,將矛盾都壓下去,使得表面看起來很和諧,很穩定。
但對社會而言,則是一種逆淘汰。
稅賦會通過各種方法轉移,那些遵紀守法的老實人,最終承擔了所有!
若朱允熥只是一名領朝廷俸祿的官員,他會覺得這樣也好。
完成工作任務就行了。
其他的事情,不必深究。
但他不是。
他是大明的太孫,未來的天子。
采用楊士奇的方法,其實并沒有解決任何問題。
只是將更多的稅,壓到了本不該交稅的人身上。
或許那些人真的很老實,他們也斗不過豪紳和胥吏。
他們會忍耐,一直忍耐。
因此天下太平。
但老實人的忍耐,也是有一個極限的。
總有一天,他們會忍耐不了。
然后爆發出山崩海嘯一般的力量。
那時候,就是改朝換代了!
大明新立,國祚應該不致于這么短。
可若真將三千萬兩白銀一年的商稅,加征到老實善良百姓的身上,就真難說了。
朱允熥并沒有立即否決,而是將目光望向姚廣孝,道:“老和尚,依你之見呢?”
“貧僧以為不可!從前商稅一年不過收取百萬兩,無關輕重,自是無妨。”
“如今商稅一年達三千萬兩之巨,再將征商稅之權再下放,便是放任胥吏欺壓百姓,放任豪紳為禍地方。”
姚廣孝明確表達了反對意見:“此例一開,遺禍無窮!”
“可從前商稅一直是由地方官府衙門征收的。”楊士奇道:“如今不過是沿襲舊制而已。”
“況且該清理的稅務賬目,都清理好了。該怎么征稅,稅務司也打好了樣子。”
“稅務司在各省設置分司,巡查督察即可,發現地方官府衙門胥吏有不法之事,即嚴懲不貸。”
“如此既能恢復稅務司的權威,也能減少大量的矛盾。”
“有何不可?”
“再則。”
楊士奇嘆道:“如今稅務司的處境已極度艱難,若非如此,實無良策可施。”
姚廣孝搖了搖頭,笑道:“若太孫殿下未歸,自是無計可施。”
“但如今太孫殿下攜大勝之勢回朝,便有了解決之法。”
楊士奇追問:“何法?”
姚廣孝目光望向了朱允熥,緩緩吐出兩個字:“軍隊!”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