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案上,果然放著一封圣旨。
也許是為了防止他看不到的緣故,圣旨甚至都沒有卷起來,而是徑直攤開來在桌案上。
朱允熥走過去一看,這竟是一道變革宗室制度、開拓海外的圣旨。
在出征之前,他曾經向老朱進言,大明的宗室制度存在著嚴重缺陷,非得變革不可。
要不然,后世必將成為重大隱患。
老朱說等平定了倭寇之亂,便正式施行。
如今他出征倭國歸來,老朱果然將圣旨都寫好了。
朱允熥心頭淌過一絲暖意。
別看老朱現在跟他鬧性子,不肯與他見面,但實際上對他的關心與寵愛,可是絲毫未減。
一轉念,朱允熥想起吉垣托人帶過來的話。
老朱要將皇位傳給他,自己當太上皇。
此時“負氣”離開,或許正是為了給正式傳位精心籌備。
……
金陵城外。
新建的水泥大道上,一支近兩百人的隊伍,正緩緩前行。
他們都未著朝廷的制服,而是身穿尋常百姓的服飾。
在這個時代,這般的隊伍并不鮮見。
很多商人去外地經商,都會呼朋喚友,或邀同行好友,大家一同上路。
彼此也好有個照應。
類似的商隊,少則二三十人,多則一兩百人。
他們這支隊伍亦是如此。
在外人看來,極易誤以為是行商的商隊。
可若稍加留意觀察,仍能發覺其中的差異。
因為隊伍里所有人都精干矯健,雙目炯炯有神,身后更是皆背著刀劍。
雖用布包裹起來了,但仍隱約能看得出來。
騎馬走在隊伍最前方的,正是錦衣衛指揮使蔣瓛。
在他身后,眾多護衛緊緊護著一輛馬車,用極為警惕的目光,掃視著偶爾迎面相遇的行人。
馬車內,老朱正把玩著一支剛從大明制造局拿出的新槍。
吉垣跪坐在一旁伺候。
“此次出征倭國,靠的便是速射炮和燧發槍,方能取得前所未有的大勝。”老朱一邊拿著槍左瞧右瞧,一邊問道:“你說,那個逆孫是如何想出如此機巧之物的?”
吉垣笑道:“太孫殿下天縱英才,聰慧遠超常人,故而才能造出如此神物。”
老朱瞥了他一眼:“你這話跟沒說有啥區別?就知道拍那個逆孫的馬屁。”
吉垣低頭笑著,也不接話。
就在這時,幾騎快馬,押著一輛囚車,從后方疾馳而來,追上了隊伍。
馬背上的人迅速翻身下馬。
其中一人,正是之前給朱允熥傳旨的公公。
老朱令馬車停下,那名公公上前:“陛下!”
“咱說過了,在外面莫要這般稱呼,要叫老爺。”老朱不滿道。
“是,老爺!”公公連忙改口。
“老爺讓奴婢辦的事,奴婢都辦妥了。”
“這里有一封信,是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