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軍百萬的消息傳出,整個大明都沸騰了。
軍戶在大明的數量極為龐大,足足占到了大明全部人口的百分之五左右。涉及到如此眾多的人,再加上軍戶本身的特殊性,自然備受關注。
“如此規模的裁軍,古往今來,前所未有啊!”
“如今天下太平,刀槍入庫,馬放南山,裁軍也屬正常。”
“可北元還在,仍然威脅著我大明的江山,此時裁軍,就不怕北元趁機入侵嗎?”
“怕什么?太孫殿下已經遠征倭國回來了,太孫殿下可是我大明的軍神,他麾下的軍隊,皆勇不可擋。有太孫殿下在,北元敢來嗎?”
“對啊,咱聽說,就是因為新軍戰力強大,朝廷才下定決心裁軍。”
“說起來,我兒子自參軍入伍,就從來沒有回來過。轉為了軍戶,就更不可能回來了,如今或許可以回來了。”
“聽說朝廷給此次裁軍的士兵極為優厚的待遇,他若是回鄉,說不定有希望去衙門當衙役。”
“對啊,報紙上說了,官府衙門的白役,一律取消,凡是役差,往后皆有役銀。”
“若是能當上衙役,吃上公家飯,那可真是太好了。”
“從前大家都覺得軍戶不好,除非實在無路可走,要不然,誰愿意做軍戶被欺凌呢?可如今看來,反倒是那些軍戶最好了?”
“都是為國立過功的人,他們好一些,也是應當的。”
“想不到太孫殿下一回朝,就開啟如此之大的動作!”
“太孫殿下訓練出來的大明新軍,才是真正的精銳,與之相比,其他的軍隊,確實都不行。”
“那也不一定啊,倭國畢竟是蕞爾小國,被一戰征服也不足為奇,大明真正的敵人,是北方的元庭。”
“倭寇之前為禍可一點都不小,朝廷一直對其無可奈何,還是太孫殿下出馬,才將其一舉平定。”
“我看平定北元,也要快了。要不然,太孫殿下也不會下令裁軍。”
“你們別說了,快去領錢啊,衙門發錢了,太孫殿下得勝歸來,用倭國賠償的銀子,遍賞我金陵子民啊!”
“領錢去啦!”
……
一時間,金陵街頭,老百姓們個個興高采烈。
朱允熥從倭國的二千萬兩銀子里面,拿出了十分之一,用來慶功和賞賜。
凡應天府百姓,每戶賞銀二兩。
在此之前,朝廷也并非沒有賞過老百姓錢財。
封建王朝其實都挺喜歡用這種方式來拉攏人心的,以顯示“皇恩浩蕩”,惠及全體百姓。
之前朱標在世時,去秦中視察,便下令遍賞秦中所有百姓。
但那一次,每戶不過賞錢百文而已。
畢竟,老百姓數量龐大,賞賜太厚,朝廷也承擔不起。
每戶賞銀二兩,這在大明歷史上,還是首次。
有錢拿當然大家都開心。
百姓們第一次感到,原來朝廷打了勝仗,對自己等人還有這般好處。
也令他們對對外發動戰爭,不知不覺間,態度有了不小的變化。
畢竟,誰不想分錢呢。
其實應天府百姓分的錢并不算多,真正厚賞的,自然是大明海軍將士,以及沿海曾經被倭寇侵犯的人家。
海軍將士自然不用說,人均幾百兩銀子的賞賜。
對他們來說,一切都仿佛做夢一樣。
雖然是出海幾個月才歸來,但這筆買賣,實在太劃算。
他們當中有不少人,以前都曾在大明別的軍隊服役。
因此也深知,想要立軍功拿封賞,可沒有那么容易。
在前方沖鋒陷陣,也不知道要吃多少苦,受多少罪,多少次出生入死,多少回看著身邊的戰友一個一個死去,最后自己還能僥幸活下來,才能立功受賞。
而這時候,往往自己身上也早已傷痕累累。
如果運氣好,沒有被安排上前線沖鋒,才可能安然無恙地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