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輕輕吹過。
因為有樹蔭遮掩的緣故,池塘的水面并沒有驕陽曬熱。
吹過來的風,便多了一縷涼意。
令人舒適無比。
朱允熥目光掃了眼前兩人一眼,腦海內無數念頭翻滾。
這些人的背后,是否有人在暗中組織串連?
但很快,朱允熥便搖了搖頭。
若果真如此的話,姚廣孝的探聽司,不可能沒有打探到一點情報。
甚至地方官員,也該有人上奏朝廷了。
雖然絕大部分地方官員都對稅務司不滿,但凡事總有例外。
仍然有極少數的地方官,是支持稅務司的。
然而,盡管無人組織,但豪紳商賈能想到用這招,并不奇怪。
原來舊版大明寶鈔貶值的例子,他們都是見過的。
也很容易將其聯想起來。
大明與后世社會不一樣。
后世社會是一個生產過剩的社會。
只要有需求,根本不用擔心生產的問題。
但眼下的大明,距離那樣的時代還很遠。
生產供應不足,商業邏輯和金融邏輯便不一樣。
如果那些人是有組織有串連的,反而很容易對付。
只要高舉屠刀,將組織和串連者全部抓了殺了,事情就解決了。
手握國家機器,還怕收拾不了幾個奸商嗎?
然而,如果是無組織的,情況便不一樣。
因為這里面,會有大量的跟風者,甚至不少普通老百姓也會因為擔憂短缺而加入其中。
此時如果動用暴力,只能造成人心浮動,引發更大的恐慌,反而變得不可收拾。
后世社會都能因某些事件而掀起“搶鹽”的熱潮,此時的大明,老百姓更容易被煽動。
可后世社會有充足的物資供應,來應對“搶鹽”。
眼下的大明卻沒有。
因為銀行的設立,流通的錢太多,即使只是一少部分人搶購囤積物資,都能讓整個大明陷入物資短缺的金融風暴之中。
原來幫助大明發展而建立的金融體系,就會成為砍向大明自身的刀。
思緒飛轉間,朱允熥心中已經有了一些方案,卻向楊士奇和夏原吉問道:“你們兩人有何應對之策。”
楊士奇微笑著望向夏原吉。
夏原吉拱手道:“卑職以為,此事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
“一是朝廷立即抓緊儲備物資,二是調查究竟是哪些商人在囤積居奇,三是加大水利工程建設和礦石挖掘,以保證供應。”
他頓了頓,接著開始陳述具體的方案。
“軍隊改制和裁撤后,要將各衛所原來儲備的糧草,布匹接收過來,建立倉庫,進行儲藏,而不能任其自由售賣。”
“否則,若那些物資都被大戶買去,事情便麻煩了。”
朱允熥眉頭動了動。
這一點,他有些疏忽了。
之前設想的諸多方案,都是貨幣化的,以給錢為主。
而對于原來的物資,則任其推向市場。
主要是他腦海中多少殘留著后世的思想,能用貨幣解決,是最方便快捷的。
但是卻忘了,大明還是物資緊缺的時代。
說白了,就是有錢也不一定能買到東西。
現在能穩定,純粹是國庫在發揮調節作用。
那些大戶,豪紳,商賈,并不會自發的去穩定市場。
相反,就算沒有稅務司的事,他們為了牟利,也會囤積居奇,人為制造短缺,拉高物價。
因此,重要物資必須要掌握在國家手中,而不是讓豪紳,商賈,大戶隨意囤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