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胥吏改制后第一次征稅,若說那些被奪權下崗后的胥吏不趁機鬧點事出來,他都不相信。
封建時代,地方官府最重要的工作是什么?
就是征稅!
要不然,主管一省行政和財賦出納的布政使,也不會成為三司中最重要的職位。
相比之下,主管一省刑名按劾,負責糾官邪,戢奸暴,平訟獄,雪冤抑的按察使,其地位通常都遠在布政使之下。
“能不能將征收實物糧食,改為征收錢財呢?”朱允熥問道。
收糧絕對是一項非常麻煩的工作。
要鑒定糧食的品質高低,稱糧食的重量,運送糧食等等。
其中很多環節,都可能爆發沖突。
比如說,糧食品質的好壞,往往衙役們一句話的事。
好的說成壞的,壞的說成好的,屢見不鮮。
由此引發的事端,亦不在少數。
其他的,諸如糧食稱重,也是如此。
總有人在“秤”上面做手腳……
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這與之前花錢去鄉下收儲,買賣糧食不一樣。
正常買賣糧食的雙方,可以討價還價,能平等協商。
但賦稅的征收,是強制性的。
即使被胥吏欺壓,百姓們也只能忍氣吞聲。
可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會如火山般爆發。
收錢能避免很多問題。
經過之前的金融戰爭,國庫里的糧食十分充足。
后來又與鄉下不少種糧大戶早早簽訂了收購秋糧的合約。
不征收實物糧食,僅僅運用商業手段對糧食進行收儲,也基本上能滿足需求。
既然如此,為什么不直接收錢呢?
不料,楊士奇卻是搖了搖頭:“恐怕不行,如今的大明,在太孫殿下治理上欣欣向榮,似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但我只恐這繁華盛景下,還潛藏著糧食短缺的危機。”
朱允熥聞言一驚,正待追問,便聽得下人來報,《科學》期刊總編賴文安求見。
《科學》期刊一直是朱允熥親自主抓。
他作出過不少批示,也親自寫了不少文章發表。
但朱允熥身為大明皇太孫,一身總攬全國朝政,身份高貴,事務繁多,總不可能事必親躬,那就真會和諸葛亮一樣累死了。
朱允熥可沒有這么勤奮。
自任命賴文安為總編后,便再也沒曾召見過。
今日對方突然前來求見,莫不是有什么大事?
朱允熥吩咐讓其進來。
不多時,賴文安便走進書房。
他一進來,便跪了下去,從袖內掏出一個信封,雙手捧上,舉過頭頂。
“下官賴文安,參見太孫殿下。”
“今日《科學》編輯部收到一份投稿,其人所言倒是頗有見識,但最后的署名,實屬大逆不道。”
“下官以為,此事關系重大,特前來向太孫殿下稟報。”
“該如何處理,還請太孫殿下定奪。”
朱允熥微微一愣,望了旁邊的楊士奇一眼。
僅僅是一個署名罷了,也值得這般大驚小怪嗎?
還特意趕著來稟報。
思索間,他接過賴文安手中的書信。
從信封里面掏出一張紙,展了開來。
也不看內容,直接望向最后的署名,眸內瞳孔頓時驟然放大。
只見那上面,赫然寫著三個字——朱元璋!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