嘩啦!
嘩啦!
周圍的樹輕輕搖晃。
發出極輕的聲響。
金陵地處南方,與北方不一樣,冬天的時候,有很多樹的葉子并不會落盡,只是樹葉的顏色沒有春夏時那般嫩綠。
風很輕柔,樹晃動的聲音并不大,若不注意,很容易被大腦自動忽略,便仿佛從來都不存在一般。
只有在這一刻,氣氛驟然凝固的時候,原來淡淡的聲音,才顯得那般刺耳。
自來到這個世界后,朱允熥也漸漸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蛻變。
楊士奇說他喜歡朝堂,因為朝堂上有世間最頂尖的人物,謀慮周詳而深遠,布局精巧而細致。
他們的心思,遠遠超過了普通人。
凌駕于世人之上,俯瞰天下眾生。
與這等人物為友也好,為敵也罷,總好過終日與碌碌無為之輩,愚笨不堪之人相處。
朱允熥對此亦越來越深有體會。
人是環境的動物。
在不同的生活環境下,人會變得完全不同。
比如說,如果是從前,面對“真情流露”的齊泰,朱允熥只會被他感動,心情會十分復雜。
會想到可恨之人亦有可憐之處。
黃子澄、齊泰縱然做出背叛大明,背叛華夏民族之舉,出發點卻是自以為是的想救天下人。
人是為會變的。
正如后世那個人人唾罵的大漢奸,在其年輕時,也曾寫出過豪情萬丈的詩句。
“慷慨歌燕市,從容做楚囚。引刀從一快,不負少年頭。”
若他當時身死,此詩必定被千萬人傳誦,此人也必定被天下人交口稱贊。
除了這些以外,朱允熥不會想太多。
更不會產生什么懷疑。
可是與老朱、楊士奇、姚廣孝等人打交道打得多了,他也開始受到影響,開始想得更多更深。
想一個人某個舉動背后更深的含義。
事情的第二層,第三層……
故而,當齊泰向朱允熥“坦誠”交道的時候,他在心情復雜之余,也立即想到,這會不會是一個陷阱呢?
于是乎,朱允熥便出言試探了。
是的。
朱允熥剛才并不清楚齊泰是否真的是在用“死間之策”,是不是一場精心布置的謀略……他只是在出言試探!
如果是冤枉了齊泰,如果對方確實是死前悔改認錯,那一句試探之語,也毫無關系。
反之,若對方真有問題,或許便能看出端倪。
結果是顯然的,齊泰的神色已經自證了一切。
朱允熥心中嘆息。
齊泰與黃子澄,一個是應天府鄉試第一,另一個全國會試第一,殿試第三,這般會讀書的“學霸”,當然不可能是愚笨之人。
他們費盡苦心想出來的謀略,自然是十分高明的。
然而,事情具體實行的時候,又是另一回事。
同樣的試探,老朱在面對楊士奇、姚廣孝時,都曾經用過。
兩人的反應,皆是鎮靜無比,淡然以對。
但齊泰卻不行。
朱允熥一個簡簡單單的試探,他就自露馬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