剿匪三百萬,這在后世人的看來,多少有點不可思議。
其中固然有不少實際上敵軍的殘軍敗寇,潛藏下來成了土匪,但也足見匪寇的數量之多。
而湖南湘西的剿匪更是一直持續到了一九六五年。
老朱治下的大明,當然不可能有數百萬計的匪寇。
但若說山賊盜匪都清理干凈了,那顯然也并非如此。
大明境內的小股山賊匪寇,仍然不少。
武俠小說的江湖當然是虛構的。
但現實里的綠林強盜,卻是一直存在,綿延不絕。
無非是治世的時候會相對少一些。
亂世的時候,便如雨后春筍般都冒出來了。
再比如說,老朱下令嚴禁的白蓮教,到現在仍在各地活躍。
甚至時不時發動造反。
只是每次都很快被鎮壓,沒有形成氣候。
歷史上,有明一代,這些勢力始終都沒有被徹底清除。
一直到永樂、天啟年間,他們仍然活躍。
從稅務司的剿匪的奏折,及各地官府的態度來看,朱允熥覺得要徹底鏟除大明的匪寇,不能依仗地方官府衙門。
因為它們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地方保護主義色彩。
許多匪寇在地方官府衙門有非常復雜的關系,牽一發而動全身。
即便是朝廷將當地主官撤職,調任新的官員前往,也仍然會受到制約,有心無力。
這種情況下,由朝廷中樞直接成立專門的機構,直接進行打擊,才是最好的方法。
楊士奇沉聲問道:“大明疆域遼闊,若刑部要直接辦案,恐怕能管的事還是不多且不便,殿下對此有何規劃?”
對于新成立的部門,素來都是朱允熥做出規劃,楊士奇只需要負責具體執行。
在這方面,太孫殿下往往都有他完全想不到的好主意,令楊士奇每每驚嘆不已。
大明各州、府、縣衙都有捕快衙役,但他們的職責,并沒有什么不同。
“刑部不管一般的案子,只管大案要案。”
“對于地方上報的重大案件,刑部可根據需要,進行提級管理,直接過問,這是其一。”
“對于流串各地作案的強盜、匪寇,或白蓮教匪首,由刑部直接派人追捕,以免地方官府地域范圍限制,束手束腳。”
“刑部再自行派出人馬,對全國治安進行監察,對江湖上有名的綠林強盜,立案查辦。”
“其四,調撥兵馬,成立專門的緝盜司,清剿相對龐大的江湖勢力。以后如無必要,剿匪之事皆由刑部主管,地方官府衙門配合,軍方除非獲得請求批準,否則一律不準介入。”
“其五,凡是兇犯逃出一省之地,以往地方官府只能發海捕文書,請求協助,效果不佳,這些事日后皆由刑部負責。”
“其六,對監獄進行改革。在全國范圍設置幾十座監獄,由刑部直屬。監獄內開墾農場,服苦役,流放,充軍之犯人,從此皆在這類監獄內服刑。”
“其七,如今地方官府衙門的差役已經進行改革,皆為領朝廷薪俸人員,日后大明所有縣皆設置縣尉,捕快并入縣尉麾下,由縣尉統一管轄。”
“縣尉對縣令負責,同時亦受都按察使司轄制,即為雙重管理。都按察使司則受刑部轄制,以加強刑部的職權,方便行事。”
“其八……”
“其九……”
……
朱允熥將自己心中的想法,一條條和盤托出。
主要是偵辦大案要案,跨省跨州的案件,其次是剿匪,以及管理下面的都按察使司,乃至縣尉。
其他還有,不準軍隊隨意介入地方的治安案件,包括緝盜剿匪。
沒錯,軍隊剿匪的戰力當然強,威懾力十足,但弊端也很大。
“匪過如梳,兵過如篦”,這句話可不是隨便說的,而是老百姓長期生活經驗的總結。
地方衙役行事,雖然兇悍,卻多少還有些顧忌。
大頭兵們可不管那么多。
且不說搶劫之類的問題,他們抓人的準確性,就很值得懷疑。
軍隊剿匪可以不經審訊,直接砍頭。
但殺的是不是真正的盜匪,甚或是善良無辜的百姓,恐怕只有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