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一半人里面,十之八九也只有少量的田地。
天下的田地,有十分之九,掌握在不到十分之一的人手中。
即使是元末戰亂,人口大量死亡,人均耕地激增,但天下田地控制在極少數人手中的局面,并沒有因此而改變。
雖然理論上,按朝廷的政策,開墾出荒地,就算是自己的田地。
但實際上,無權無勢的人,除了朱允熥實行了徹底變革的臺灣,通過向官府購買荒地開墾,能保住自己開墾的荒地之外,在其他地方,即使開墾了荒地,也是保不住的。
必須是在當地有一定勢力的人,才能保住墾荒之后的土地,不被別人找借口搶奪走,才有墾荒的資格。
無地或只有極少田地的的人,占據了人口的絕大多數。
不過,同樣租地主的田地種,人口少的時候,還是有一些好處。
地主手中的土地很多,但租田種的人相對少一些,因此,田租會稍微低一些。
到了后期人口變多,就變成了你不租多的是人租,田租價格不斷上漲。
服徭役能混一口飯吃的,對底層來說,絕對是天大的福利。
故而,楊士奇的反應才這么這般大。
“不用謝我。”朱允熥笑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本屬應該。”
“但給千萬百姓提供米糧,以及在工地建食堂,供應百姓伙食,這勢必會成為貪官污吏貪墨錢財的重點,你的都察院,對此一定要加強監督,不要讓好事變成壞事。”
自古以為,食堂都是貪污腐敗的重災區。
朱允熥對此深有體會,故而才出言警醒楊士奇。
……
一場由黃子澄案引發的風波,終于平息。
法部成立,三法司變革。
朝堂迎來了空前大調整。
讓許多官員目不睱接。
不過,由于三法司因黃子澄的事而遭到整頓,這次變革,進行得非常順利。
楊靖和周志清被釋放出來,自是對朱允熥千恩萬謝,對于調整部門權力和職位,也無任何怨言。
法部成立后,要擴充人手,增加官員名額,也皆進行得非常順利。
官僚機構對于擴大,天生就有著極強的推動力。
因為擴大意味著更多的位置及權力分配,這是無數人所渴望的。
他們會爭奪權力和官位,但誰都不會阻止擴大。
故而,擴大總是很容易的,縮編裁員才困難。
刑部本身就極大的擴權了。
增加的法部又是從刑部分裂出來,許多人趁著擴充的東風而得到提撥,自無不滿。
大理寺轉為立法機構也順風順水。
唯一大動干戈的,就是原來的都察院。
不過,以前的左都御史袁泰因與黃子澄,齊泰勾結而獲罪。
也無人敢給他求情,或替他鳴冤。
否則,都不用朱允熥出手,滿朝文武口誅筆伐,天下百姓的唾罵聲,都能讓那樣的人無法安身立命。
楊士奇整頓都察院也無人敢攔。
說到底,都察院不過是一群既無職權,更無兵權的書生而已。
自許清流,能挾“大義”之名,發動輿論的時候,自是聲勢浩大,朝野莫敵。
一旦不能占據“大義”,自己理虧,那就只能任人宰割,無還手之力了。
開始朱允熥還有點擔心楊士奇,畢竟第一次執掌都察院,怕他被那些個個都有一千六百個心眼子的讀書人不小心給算計了,故而讓楊靖也去都察院輔佐他。
后來見一切皆順風順水,便將楊靖調到大理寺去了。
他曾是刑部尚書,對于刑名非常熟悉,也清楚法律的不足之處。
去管立法工作,也算是行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