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及此,朱允熥再也按捺不住了。
當即令楊榮拿來筆墨,給老朱回信。
……
申城。
日落時分。
老朱走在黃浦江的岸邊上。
這是他最近養成的習慣。
每天沿著河堤散散步,吹吹河風,看夕陽西下,好不愜意。
“信,老爺,您的信!”
吉垣將剛從郵遞員手中拿到的信,遞到老朱面前。
陛下可是一直要求,一旦收到信,便立即呈上,不能有片刻耽擱。
老朱接過去,撒開信封,看了起來。
很快,他臉上的神色,便變得十分精彩起來。
根據他之前的提議,朱孫在信中提出了一個新的,更系統更全面的建議,利用郵司系統,在整個大明建立起全民監督機制。
不僅僅是刑部通過該系統打擊江湖幫派、山賊匪寇,更重要的是,朝廷依仗該系統,建立起一個對上下所有官員的監督管理。
此前,靠朝廷上幾個御史言官,上奏章彈劾,又能監督得了幾個官員呢?
正是很清楚這其中的不足,老朱才建起龐大的錦衣衛和檢校系統,作為耳目,打探下面的情報。
但這種體系仍然是天生存在不足的。
一方面是官僚系統自身的能力有限,不可能將所有的消息都打探到。
另一方面是,從上到下的監督,完全依賴于各級官員的忠誠。
而人的忠誠,是很難保證的。
舉一個例子,如果老朱派某個錦衣衛官員去打探市井中的流言,正好流言中有關于那個錦衣衛官員的不利消息,那對方基本上都會隱瞞不報。
即使再派其他人去巡查,打探,也難免會有官官相護的情況。
大家彼此賣個面子,講交情,都幫著相互隱匿。
但一旦通過郵司檢舉監督,則所有人都是監督者。
官員欺上瞞下的情況,將得到徹底的扭轉。
想到這里,老朱的手在微微顫抖。
他太激動了。
自當皇帝,身居高位以來,他幾乎每天都在想,到底要如何才能不被下面的人瞞騙。
他想了很多辦法,置錦衣衛,檢校、允許民眾越級上告,乃至告御狀。
然而,老朱最終無奈的發現,沒有一個辦法能解決這個問題。
他這個皇帝,終究在某些事情上,會被人欺騙。
胡惟庸案、郭恒案、空印案等大案的爆發,無一不印證了這一點。
但現在,有了郵司系統,將其很好的利用起來,那問題便迎刃而解了。
郭恒案的時候,真有沒有一個官員,小吏,心中感到害怕不安嗎?
不!
他們只是沒有渠道,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向上面反映情況罷了。
直接向衙門去告發,肯定會被壓下來,乃至被害身死。
故而,最終都選擇了同流合污。
如果有一整套完善的檢舉系統,這些集體弊案,都能基本上杜絕。
朝廷對官員的監督,將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至于官員或武將私下串通,密謀造反之類的事情,也都很難再發生了。
因此在此之前,一個低級武將,即使發現自己的上司有意圖謀反,他想向朝廷檢舉,也是非常困難的。
為什么歷朝歷代,總有不少人暗中密謀造反,因為人身依附下,是有這樣的條件的。
藩王想造反,下面一個制造兵刃的士兵發現情況不對,有辦法向朝廷檢舉嗎?
答案是沒有。
因為他要檢舉,必須要離開藩王統治的地區。
可準備造反的藩王,又怎么會讓別人輕易離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