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若不是太孫殿下率軍平定倭國,恐怕現在大明又是另一番光景了。”
“聽說,如今咱們金陵城吃的米,大多都是倭國送來的呢。”
“征倭一戰,咱大明賺得盆滿缽滿,從此國庫充盈!”
“太孫殿下威武!”
……
光是倭國每年向大明上交的進貢,就是一筆巨大的收入。
何況還有戰爭賠償,還有此后大明銀行前往倭國開分行,中倭之間各種商貿往來帶來的收益和好處。
勛貴子弟們雖然不學無術,但這些道理還是懂的。
此際聽朱允熥提起,便立即吹了起來。
“那就對了!”朱允熥“醉意醺醺”,嚷道:“海外不止有一個倭國,還有一百個,一千個這樣的地區,其中許多地區比倭國更落后,但是又更富饒。”
“可因為那里的統治者過于野蠻落后,不受圣人教化,所以,那里的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咱們大明是文明古國,是受過圣人教化的,百姓富足安康,和他們不可同日而語。”
“但是,正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子受命于天,統治萬民。”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即受天子之治。”
“萬民之苦,皆是天子之罪。”
“皇爺爺當年興義兵,反惡元,拯救了生活在中土大地的千千萬萬的百姓,那海外的百姓呢?要不要去拯救他們?”
朱允熥高聲反問,旋即自問自答:“當然要!”
“否則,怎么對得起天子之稱呢?”
“所以,朝廷投了大把大把的銀子,建設海軍,這個你們應該都是知道的。”
“為什么啊?”
“朝廷是銀子太多了,要拿去燒掉嗎?”
“倭國都被打敗了,倭寇都沒有了,還要投這么多錢建設海軍干嘛啊?”
“本宮告訴你們,是因為大明要向海外進軍,要征服更多的地方,要解救天下所有受苦受難的百姓。”
“這是前所未有的偉業,誰能幫大明征服更多的領土,不僅自己能獲得數不清的財富,而且朝廷還會給他封功加爵。”
“很多人在私底下傳言,說本宮讓晉王出海,是為了懲罰他,只是表面上將出一幅出征的樣子。”
“本宮告訴你們,不是的。”
“晉王出征之地,是一片遠比倭國富饒一百倍的地方。”
“晉王此番出征,就是給我大明去探路的。”
“為什么只帶這么一點兵馬?是因為那些地方的武力很弱小,很容易獲勝。就像大明海軍打倭國一樣,根本就不費力。”
“不過是路途很遙遠而已。”
“將來,不僅僅是晉王,大明所有的藩王,所有的皇室宗親,都要前往海外。”
“要去為大明開疆拓土,要為朝廷建功立業。”
“本宮現在問你們,你們愿意向本宮劍之所指的地方,向海外進軍嗎?”
“愿意像你們的爺爺,像你們的父親一樣,為大明征戰天下,為家族贏得無上榮光嗎?”
一番話說得在場的勛貴子弟既驚訝,又熱血沸騰。
晉王出征海外一事,在朝廷內本就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認為出征海外是假,是因為晉王犯了錯,太孫殿下找一個理由,將他發配海外罷了。
恐怕晉王這一去,就兇多吉少,多半再也無法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