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車滾滾前行,很快就到鋼廠深處。
老朱從馬車上下來,趙瑞連忙上前見禮。
“咱今日是微服私訪,不可行大禮。”老朱揮了揮手,示意他免禮,道:“你稱咱朱先生即可。”
趙瑞連忙應聲。
隨后,便領著老朱一行人,參觀鋼鐵廠的生產車間。
“這個鋼廠,采用了大明科學院的最新科研成果,結合冶鐵工人的實際經驗而建造。”
“鋼鐵廠每天可冶煉鋼鐵五十余萬斤,超過原來全國總產量的十倍!”
“并且,這里的鋼爐煉出來的鋼鐵,品質極好,遠勝從前。”
……
趙瑞的表情滿是興奮。
陛下微服私訪,到了大明制造局,能有機會當面向皇帝陛下匯報自己的工作成果,他當然激動不已。
老朱聽著他的介紹,看著一爐爐滾燙的鋼水倒出,亦是驚得目瞪口呆。
老朱記得很清楚,此前讓戶部統計全國一年的鐵產量,共計是一千八百余萬斤。
平均一天五萬斤左右。
這是全國的總產量。
而現在,僅僅是制造局下屬的一個鋼鐵廠,竟然就能達到原來的全國總量十倍以上。
實在太夸張了。
“慢著,你說這里每天冶煉鋼鐵五十余萬斤?”老朱發出了疑問。
“煉制一斤鐵需要四、五斤鐵粉,還需六、七斤柴炭,若每天煉鐵五十萬斤,則要運進來五百萬斤的鐵粉和柴炭。”
“這怎么可能呢?”
這樣的運輸量,已然超過了原來每天運進金陵城的貨物總量。
若鋼鐵廠真有這么大的運力,此處就該到處都是運貨的馬車了。
趙瑞聞言一愣,笑道:“先生請往那邊看!”
老朱聞言,順著他所指的地方望去。
觸目所及,便看到了堆積如山的鐵礦和煤。
但老朱的目光,并沒有在那里停留,而是落在了一旁馬車上。
那是由兩匹馬拉動的馬車,讓老朱驚訝的,是馬車的裝載量。
因為那馬車明顯比普通馬車大得多,而且裝得滿滿的。
正常而言,兩匹馬根本拉不動這樣的馬車。
“先生說得沒錯,要煉制五十萬斤鋼鐵,確實需要大量的鐵礦和柴炭。”
“若是用馬車運輸,自然是不可能的事。”
“因此,我們主要依賴水運。”
趙瑞注意到皇帝陛下的目光,便笑道:“那是有軌馬車。我們正是通過有軌馬車,將鐵礦和煤炭,從碼頭上直接送到鋼爐附近。”
“有軌馬車通過軌道牽引,它的運輸能力,是普通馬車的十倍。”
“一輛馬車拉的貨,就抵得上普通馬車十輛。”
“正是有了它,才能運輸這么多鐵礦和煤炭。”
趙瑞詳細地做著解釋。
鋼鐵廠全部使用的都是從遠方運來的煤炭,而不是傳統的木炭。
如何將這些物資運來,如何投入鋼爐,煉制成鋼鐵……
當老朱了解到,如此之大的鋼鐵廠,竟然只有一萬名煉鋼工人的時候,更是驚得眼珠子都快要掉落了。
老朱對冶鐵并非一無所知。
他很清楚,民間素來的傳統是,一名鐵匠一天冶煉一斤鐵。
沒錯。
大明每天的五萬斤鐵,背后是五萬多名冶鐵匠的辛勤勞動。
這還沒有計算后續加工,將冶煉出來的鐵,進一步打制成刀槍、鋤頭,犁等具體工具的鐵匠。
可制造局的這個鋼鐵廠,竟然只要一萬人,就能每天冶煉五十萬斤鐵,如此效率,匪夷所思。
朱高熾極為自豪:“正是因為大明鋼鐵廠煉制鋼鐵的效率提升,才能讓全國鋼鐵需求大幅提升時,價格仍保持在極低的水平。”
……
“這是滑輪組,廠里很多需要吊運的貨物,都是通過它來吊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