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入朝為官,不管多么顯赫的家庭,都在鄉下居住。
但絕不能認為,在鄉野就很窮,就沒有見識。
后世的人會有這樣的觀念,是因為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速與深入,有本事有能力的人,基本上都搬遷到了城市,沒有多少人還在繼續呆在農村。
所以,人們很容易先入為主,認為留在農村的,都是能力本事不強的人。
再或者是一些老人,小孩,留守兒童等。
這其中還有一個原因,便是新中國成立之后,打土豪分田地,農村再也沒有了占據大量田地的土豪,大家都地位平等,機會平等,要想闖出一番事業,只能去城市闖蕩。
但封建時代不一樣,由于土地私有,即使在農村,也有許多占據了大量土地的士紳家庭。
他們在鄉下以“耕讀”傳家,有大量佃戶為他們工作,他們并沒有搬遷到城市的想法。
事實上,在沒有進行土地改革的歐美,盡管資本主義已深入每一個毛孔,但鄉下農村仍然有不少有錢的大農場主居住。
新中國的情況,反而是特例。
當然,既然在鄉下農村住著,家中又沒有人在朝廷做高官,那即使家庭條件相比普通人而言,非常富裕,相比徐妙錦這種國公家的貴女,仍然是不值一提的底層寒門。
即使是在被朱允熥器重的姚廣孝、楊士奇眼中,一個鄉下土財主,哪怕她家便是有良田千頃,家仆百人,那也是妥妥的寒門之女。
別看她是出來“擺攤”,但制造局那些飾品,價格可不低。
折算成銀錢的話,她擺攤的飾品,抵得上賣力氣的苦工,幾十年不吃不喝才能賺到的總數。
真正的窮苦人家,真做不了這“生意”。
但不管怎么說,相比徐家,她仍是寒門中的寒門。
坦然拒絕成為魏國公正妻的身份,也要賭朱允熥對自己的好感。
眼前這名看起來“天真無邪”的少女,其心志可不小啊。
當然,有夢想有追求并不是什么罪過。
自古天才人物,哪個沒有夢想,沒有沖天之志呢?
在建立起科舉制度后的封建時代,朝廷的宰相,以及六部高官,大多都出自鄉下農村。
當然,基本上是比較富裕的地主階層。
讀書人有凌云之志很正常。
顧盼君盡管是一名女子,但既然讀過書,有些心氣兒也不算奇怪。
可哪怕是一個信誓旦旦,說自己一定能高中狀元,意氣風發的書生,如果有機會不用去參加科舉,而直接做一個七品縣令,那除了他父母本就是朝廷高官的極少數人,大多數人都會選擇直接上任當縣令。
而不是去賭一把機率極低的科舉考試。
即使他很有才華,對自己很有信心,亦是如此。
畢竟,科舉考試的不可控因素實在太多了。
人會本能的回避未知的風險。
這一點,放在顧盼君身上亦是如此。
哪怕她對自己的姿色極為自信,哪怕她有一定要做太子妃,做皇后的志向。
但面對能立即成為國公正妻,誥命夫人的誘惑,仍能堅持不動搖,就太難得了。
此女心向之堅,志氣之高,遠非尋常女子能比。
朱允熥心中念頭飛轉,對此倒也沒有太多的厭惡和反感。
一個人有夢想,有志氣有追求是好事。
他不會因此而認為對方有什么錯。
當然,具體情況還要進一步分析,如果此女還懷有其他目的,那就得另說了。
朱允熥并不指望自己的女人是一個天真無知的“傻白甜”。
如果只是一個偶爾寵信的低級妃子,那倒也無所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