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
晨。
陽光明媚。
通往金陵城的路上,人潮洶涌。
老朱的坐駕,也換了一輛馬車。
離開京城幾個月,已經有了不小的變化。
制造局新制造的馬車,較之他離京之時,也更好了,當然要第一時間給皇帝陛下換上。
這幾日,參觀制造局的工廠和大明科學院的實驗室,老朱的人都麻了。
原來各種神奇無比的創造發明,并不是某個天才人物某天突然一拍腦袋想出來的,其背后有著嚴密的邏輯推理和科學原理?
自己孫子所創造的“科學”一門,竟如此博大精深,無所不包!
制造局的許多生產工藝和技術,相比從前,都有了質的飛躍。
科學院的研究,實驗,很多更是匪夷所思,聞所未聞。
他們竟然真的在研究不用馬拉就能奔跑的車子,甚至還有能載人飛向天空的鐵鳥……
委實太不可思議了!
雖然還未研制成功,但光聽起來,就讓人感到神乎其神。
而且,看他們那幅信誓旦旦的模樣,仿佛一定能成功似的。
老朱只覺得自己的腦瓜子,受到了全新的沖擊和洗禮,真的是麻了。
不過,歸根結底,那些東西都只是“技巧”。
所謂“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老朱雖然不是儒家學子,可畢竟身在這個時代,受時代的影響,對于工匠藝人,多多少少會帶一點先入為主的看法。
覺得再怎么研究,這些也只是“術”。
而讀學治世,那才是根本,才是“道”。
術便如工具,只能拿來用。
關注那些,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因為老朱想到他們在軍事上的巨大用途。
有了那些發明,用來去對付敵人,真可謂是無往而不利了。
至于由此而帶來文明與社會的進步,盡管此前朱孫在信中曾反復提及,但老朱仍有些不太明白。
當然,既然是孫兒大力推動的,肯定是有好處的。
只不過,投資和花銷未免太大了。
聽趙瑞和朱高熾報上來的數字,老朱便只覺得一陣陣心驚膽戰。
大明如今的稅賦,支撐得起這么高的投資嗎?
除此之外,讓老朱最感興趣的,則是大明科學院的農業和醫藥專業研究。
農業上正在研究各種五谷和蔬菜的種子,新型農藥,還有新型肥料。
按那些研究人員的說法,這些東西問世之后,能使稻谷的畝產量從現在一畝兩三百斤,上漲到一畝一兩千斤。
而且,還能讓許多原本不能種植的土壤,也能開發種植。
整體上,可以使大明的糧食產量再增長十倍。
這個數字聽得老朱瞠目結舌,難以置信。
若果真如此的話,這等功績,就算圣人再世,也比不上了。
醫藥上,則是在對各種藥物進行辨藥分析,還有動物進行試藥。
此外,他們還在研究一種叫“青霉素”的東西。
這也是太孫殿下提供的思路,據說此物有極其神奇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