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拿下太孫殿下,就算攻下了大明科學院,也會立即被四面八方趕來的兵馬鎮壓,這樣做又有何意義?
想不通!
實在想不通!
但眼下也只能按照最壞的打算,認定敵人可能還會發起第二波,第三波攻擊。
進攻大明科學院,要么是調虎離山之計,想借此打亂金陵城的軍備防務,要么則是想奪取或者銷毀大明科學院的技術資料。
不管是哪種情況,太孫殿下早就準備了相應的預案,他只要按預案行事就行了。
一邊指揮人馬進入緊急作戰狀態,關閉東宮大門,同時派出人馬去打探更具體的消息。
畢竟,旗語傳遞的消息仍然有限。
同是,一邊進入東宮內院,向太孫殿下稟報情況。
“太孫殿下還未起床,此時將太孫殿下喚醒,恐怕不妥吧?”
內院,太監攔住了守衛將領。
侍奉的太監很清楚太孫殿下這兩日做的事情,可不敢在這時候去打擾太孫殿下的美夢。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太孫殿下此刻正抱著美人睡得香呢,此時去叫醒他,那不是找不痛快嗎?
太監可不管外面發生了什么事。
只要不是大明帝國頃刻就要亡國,那天大的事,也不能去觸怒太孫殿下。
“事出緊急,非得喚醒太孫殿下不可。”守衛將領急了,正說話間,便見楊榮急匆匆走了過來。
說起來,楊榮自被朱允熥提撥之后,作為朱允熥的“秘書”,也一直住在東宮。
只不過,他和守衛將領一樣,是住在外院。
警報響起的時候,楊榮正在起草接下來大明朝廷要改革的計劃文件。
這類計劃文件,通常先由朱允熥口授,再由他用文字整理,歸納,寫得更具體細致,再呈交給朱允熥批閱,有問題便繼續修改,改到朱允熥認為基本上沒有問題之后,再發放給朝廷相應的部門里的官員們討論,拿出更具體章程,或修改意見。
然后再次呈交朱允熥,若朱允熥仍不滿意,便接著修改,一直到朱允熥確認無誤之后,再頒布實施。
有時候,朱允熥也會越過那些部門的意見,下令直接推行。
不過,大體上,朱允熥還是會讓官員們多次討論,反復修改的。
除非他們扯皮,達不成一致意見,或者反對,但朱允熥又拿定了主意要推行。
畢竟,任何一個國家政策,影響的都是千千萬萬的人,絕不是兒戲,自然要特別謹慎。
他一個人想出來的方案,即使是非常之好的方案,也總會有遺漏之處,有想不周到的地方。
而一點點遺漏,到了具體實施,輕則帶來極大的麻煩,重則好事變成了壞事。
正所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集眾人之力,大家一起想,才能將缺陷和不足盡可能的補上。
當然,最后落實到實際執行,仍然會有需要糾正的地方。
可不管怎么說,前期制定越嚴謹,可執行性便越高,由此帶來的問題也越少。
朱允熥正是深知這一點,才令楊榮一開始就要寫好,寫仔細。
與朱允熥不一樣,楊榮每天都是天未亮就起床了。
他從一介書生,被驟然提撥重用,自然要兢兢業業的工作。
聽到警報響起的時候,楊榮先是有些疑惑。
僅僅聽到鑼聲和哨聲,其實也無法判斷究竟發生了何事。
他工作的時候,還是十分投入的,不會因為尋常事情而打斷,更不會隨意出來看熱鬧。
故而,他繼續在里面寫自己的文件。
直到戰鼓擂響,楊榮才察覺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