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孫后代只要老老實實,不折騰,不瞎搞,坐享兩百多年的榮華富貴,難道不香嗎?
他作為穿越者,一直為大明滅亡,大清入關而感到可惜!
大明后世的皇帝,也正如老朱所言,被祖宗家法困住了。
藩王的問題,稅制的問題,無一不是祖宗家法,改不得,也改不了!
后世皇帝束手無策,只能眼睜睜看著大明一步步走向滅亡的深淵。
讀歷史的人,難免為之惋惜,希望能改變這一點。
可站在老朱的角度,老朱看到的東西,是完全不一樣的。
哪怕告訴老朱真實的歷史,告訴老朱最后大明會怎么樣滅亡,就算老朱都相信了,那都是真的,可那又如何呢?
改變現在的規矩,放開子孫后代的手腳?
讓后世能輕易改變祖宗成法,從而在關鍵時刻,大膽推出改革措施,革新弊病,力挽狂瀾……
這只能說是過于美好的想象!
真正的現實是,如果后世皇帝沒有老朱制定的祖宗家法的約束,可能大明江山根本等不到兩百多年后再亡。
也許幾十年后,出一個敗家子皇帝,一個胡來亂搞的皇帝,便直接將明朝折騰完了!
不僅沒有救大明,反而讓大明提早走向了滅亡。
歷史上,大明的皇帝其實都還挺能折騰的。
只不過,他們也確實受到了祖宗家法的嚴重約束。
至于放開這種束縛,是好是壞,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最關鍵的問題是,老朱賭不起,輸不起。
因為哪怕放開束縛后,十個皇帝有九個都是英明之主,都能為朱家,為大明百姓做更多的好事。
可只要有一個是混蛋,又無祖宗家法制約,隨意任性亂來,那大明就會立即提前完蛋!
該怎么選擇,于老朱而言,是不言而喻的事情。
老朱淡然一笑,又豪爽道:“若有朝一日,大明積弊越來越多,已積重難返,可子孫后代仍然被祖宗家法困往,不能改革歷代遺留下來的弊病,那便是我大明活該要亡。”
“倘若我后世子孫,真出了一位千古英才,那不管什么樣的祖宗家法,都困不住他。”
“咱也根本無須擔心這一點!”
朱允熥再度愕然。
確實。
要是朱家的子孫,真有雄才大略,區區祖宗家法,又怎么困得住本就繼承了大位的真龍呢?
這其實是很簡單的道理。
祖宗家法再厲害,也是死物。
雄主怎么可能被死物困住?
能被“祖宗家法”四個字困住的,不能說一定是庸才,但即使有一些能力,也不會太強。
再退一萬步說,即使老朱不寫《皇明祖訓》,后世的皇帝,也會不斷的給子孫后代立規矩,也會形成“祖宗家法”。
積弊是怎么來的?
就是一代一代慢慢積攢下來。
曾經有一個笑話,有一個國王,在花園看到一個侍衛站崗。
他覺得十分奇怪,因為這個地方不是道路,不是門口,不是緊要之地,沒有必要在這里設崗站哨。
國王去問侍衛,問皇家的侍衛首領,也沒有人知道在此設置哨崗的原因。
后來史學家翻閱皇家典籍,才知道是因為幾百年前,一位老國王心血來潮,到花園里玩耍,命侍衛在此站崗,國王夸贊了一句。
自此之后,便形成了慣例。
侍衛首領安排了人員,日夜在此站哨,幾百年不停。
此事傳出去后,成了讓眾人都啼笑皆非。
這是一件真實的事情。
也很好的解釋了國家積弊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