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朱允熥稱帝,他的幾名心腹,地位也隨之水漲船高。
雖然如今由于還沒有舉行登基大典的緣故,幾人的職務都沒有調整,且品級更是因上次的“選美”事件而被朱允熥降到九品,但朝廷里的官員,都對他們恭敬有加。
誰都知道,新帝正式登基之后,幾人是一定會被提撥重用的。
“參見陛下!”
一走進來,四人便同時下拜。
“都走來吧。”朱允熥道。
“謝陛下!”
四人謝恩之后,方站了起來。
朱允熥又吩咐道:“來人,賜坐。”
當下有太監過來,搬來四把椅子。
四人再度謝恩后,分別坐下。
“陛下。”楊榮先開口道:“眼下民間有許多關于殿下的流言,其中不少言論,荒誕不經,誹謗陛下,有辱陛下的千古英名。”
“臣以為,該嚴加禁止了。”
朱允熥不由得深深望了楊榮一眼。
讓這些謠言在京城里傳播,正是楊榮親手操刀的事。
很顯然,在如今的楊榮看來,效果已然達到,就該踩剎車了。
“剛才蔣瓛也和朕說了此事。”
“一小部分愚昧百姓胡言亂語,確實要好好教育,但也不能太過。”
“衙門抓到了人,拘留三日,嚴加訓訴一番,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再放人。”
朱允熥見四人皆露出驚訝之色。
知道在他們心中,都覺得這樣的懲罰太輕了,有若兒戲。
便又接著道:“既然市井百姓喜歡散播朕的謠言,那你們就多散播一點。”
“他們可以散播朕不好的謠言,你們也可以散播朕好的謠言。”
“以前朕還是吳王的時候,不是就有什么神仙說“吳王立,天下興,乾坤從此定;八百年太平!”嗎?”
“這是當初黃子澄等人想出來的陷害之言。”
“但如今卻正好可以再翻出來,好好傳一傳。”
“老百姓各種各樣的消息聽多了,好的,壞的,什么說法都有。”
“最后,大家慢慢就麻木了。”
“他們分不出真假,也沒必要去分真假。”
“便只看朝廷的政策好不好,日子是不是越過越好。”
“心里頭的一桿枰該怎么秤,自然有一個高低輕重。”
古代皇帝對于一些市井流言,特別誹謗攻擊自己的,大多極為重視。
但經歷過后世信息大爆炸時代的朱允熥,對此卻不是很以為然。
而且,解決謠言最好的辦法,并不是去辟謠,去強調沒有這回事,去將傳播此事的人抓起來。
畢竟,一件事一旦私底下大規模傳播,就不可能再靠抓幾個人來阻止消息擴散。
只會越鬧越大。
就好像清朝的雍正帝,也阻止不了針對自己的種種謠言。
雍正史無前例的親自寫了一本《大義覺迷錄》來為自己辯駁。
結果除了將隱晦不明的皇權爭斗公開在世人面前討論,成為后世史家的重要研究史料外,辟謠澄清的作用,完全是反過來的。
越解釋越黑。
一個人要澄清自己身上的謠言,最有效的方法是制造新的“謠言”。
人們的注意力是有限的。
普通人也不是專家學者。
他們不會去查閱太多的資料,分析研判,辨別真假對錯。
當新的謠言出現時,他們的注意力便被新謠言吸引過去了。
很快就忘了從前之事。
隨著這個人身上的“謠言”越來越多,人們慢慢會覺得圍繞在他身上的許多謠言很無趣,不靠譜,誰知道哪個是真的,哪個是假的呢?
即使是有精力去收集各種消息的人,也會一頭霧水。
最后只能根據自己的“立場”,選擇一部分謠言來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