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雖然草原部落臣服于我大明,但鐵器乃國家之根本,即令要輸送給草原部落,也該嚴加限制。”
“不可以讓草原部落也有用不完的鐵器,增強其兵備,此不得不防。”
“雙方各持己見,爭論不休。”
“該如何決斷,還請圣上示下。”
自漢代建立起鹽鐵專營制度后,鐵器的生產,銷售,一直控制在國家的手中。
大明也不例外。
相對中原,草原上的生產力水平要低得多,缺少鐵器。
以往,草原部落南下入侵時,老百姓家的鐵鍋,都是那些蠻子們搶奪的重要財物。
一口鐵鍋,在草原上能賣出比中原高數十倍的價格。
鐵器是制作兵刃最重要的材料。
因此,中原王朝一直都嚴厲限制鐵器流向草原。
張輔,朱能平定草原,草原與大明就開始了互市。
但鹽鐵是國家控制,雖然互市后,在暴利的驅使下,民間也難免有少量的鐵器賣給了草原部落。
可這仍遠遠不能滿足草原部落對鐵器的需求。
“準許向草原部落出售鐵器。”朱允熥毫不遲疑的表態。
開玩笑呢。
制造局的鋼鐵廠,正在源源不斷的造出多得用不完的鋼鐵。
能打開更大的銷售市場,他還求之不得呢。
為什么不賣?
至于說因此而武裝草原部落,讓他們的力量變強,由此滋生侵犯中原,反叛朝廷的野心……朱允熥只能說,你們想太多了!
時代變了!
多了一點制作鐵鍋,鋤頭的鐵器,就能借此來進犯中原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大明的鋼鐵產量,很快將是原來的百倍,千倍!
草原部落購買的那點鐵器,與工業建設所消耗的鋼鐵相比,完全是九牛一毛。
楊榮微微一愣,倒沒有想到朱允熥回復得如此迅速,便又問道:“朝廷要做什么限制嗎?比如一年多少斤?”
“不必了!”朱允熥搖了搖頭,道:“只要他們能拿出物資交換,付得起購買的資金,鐵器有多少就供應多少。”
“當然,特制的刀具和弓箭仍然要受到管制。”
“可以讓各部落向朝廷呈交文書報告,由有司審核后放行。”
“正常的需求,都盡量滿足。”
“兌換的物資也不局限于戰馬,牛羊都可以。”
朱允熥道:“就算買回來宰了吃肉,那也不錯。”
“還有羊毛。”
“制造局的紡織廠需要大量的羊毛,紡織毛線衣。”
“草原上有多少羊毛,紡織廠就要多少。”
對于個人而言,管制刀具和弓箭有一定的意義。
但對于一個個龐大的部落而言,只要他們弄到了鐵器,就有鐵匠將其打造成刀具和弓箭。
對此進行嚴厲管制,毫無意義。
還不如利用大明的“工業化”優勢,徹底壟斷草原上的刀具和弓箭生產,銷售。
讓草原上的鐵匠再也不去打鐵了。
畢竟,從大明購買工業化生產的刀具和弓箭,不僅質量更好,價格也要便宜得多。
充分利用“工業化”優勢,反而能輕易控制草原的刀具和弓箭。
當然,火槍火炮就不用想了。
即使現在大明制造局正在不斷的更新換代,淘汰初期的火槍火炮,生產新的更先進的型號。
可原來的火槍火炮,仍能給二線軍隊或者是官府的衙差使用,再不行就回收銷毀,不可能輸送任何哪怕一丁點給草原部落。
應天府的差役,已經開始用上了火槍,不過,對火槍的管理,卻是極其嚴格。
楊榮等人眼中,只認為戰馬是最重要的資源。
可朱允熥卻很清楚,羊毛的重要性!
歷史上,西方的工業革命,正是從圈地運動開始,即所謂的“羊吃人”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