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晨曦吐白之時,皇宮前的廣場上,一隊隊的人馬,便開始有序地入場。
原來的金陵城,并沒有如此之大的廣場。
還是朱允熥當儲君監國期間,拆掉了一部分破落不堪的民房,才建成了一個大廣場。
他早就想過,要在這里檢閱軍隊,舉辦慶典的事。
如今不過是按原計劃行事罷了。
首先進入廣場的,是金陵城的百姓。
采取了自愿報名參加的方式參加。
能親眼目睹皇帝登基,觀看皇帝的大婚典禮,參加檢閱軍隊,這是無數百姓夢寐以求的事。
只不過,在此以前,他們就真的只能做夢。
不是朝廷的官員,根本沒有資格參加。
如今新帝革新,讓百姓也皆來參與此事。
金陵城的百姓,對此十分熱情。
這是能向外地進京的人,乃至子孫后代都吹噓一輩子的事情,怎么能錯過不參加呢。
于是乎,金陵城幾乎所有的百姓,都去各自的里坊報名了。
朝廷官員,差役,進行了仔細的挑選和甄別,最終獲準前來參加的百姓人數,達三十余萬。
這其中也包括十幾萬大明制造局的工人。
畢竟,工人的組織性更強,更容易維持秩序,自然讓工人優先。
年齡較大的老人則幾乎都被排除在外,這是為了防止他們在現場昏厥。
今日典禮的時間頗長,再加上進場和退場所耗費的時間,若是身體狀態不好,還真不一定能支撐得住。
朱允熥也有心借此測試一下大明官僚機構的基層組織能力。
測試的結果,竟給了他一個大大的驚喜。
三十多萬人有條不紊進入,沒有半點混亂。
與此同時,禮部的官員,已分別前往不同的地點,祗告天地,宗宙,社稷。
在此之前,朱允熥自然早就親自去過。
今日登基大典,反而不必再親自前往。
因為那樣的話,時間上就趕不及了。
此時的朱允熥,正穿著孝服,在大行皇帝老朱的幾筵前,祗告受命。
隨后,于奉天殿前,設香案,備酒果,朱允熥則在宮女太監的伺候下,脫掉孝服,換上嶄新的皇帝袞冕服。
與很多人想象中不一樣,黃色龍袍只是皇帝常服。
大明正式的皇帝袞冕服,乃是以黑色為底,唯有上面繡的龍才是黃色,下著紗裙及蔽膝則用絳色,配上通天冠,倒十分好看。
穿上袞冕服后,接著便行告天地禮。
盡管已遣官前往祭告天地,但此處的告天地禮,仍是必不可少,只不過,地點變通了一下,不在專門的天壇,就在奉天殿前。
緊接著,再前往奉先殿謁告祖宗,又再次來到老朱的靈前,行五拜三磕頭的禮,再返回奉天殿,坐到了龍椅上。
待他落坐之后,太監立即傳令,奏響鐘鼓。
皇室專用宮廷樂隊,也擺足了陣勢。
但他們只稍稍做做樣子,便立即停了下來。
這是因為登基大典,仍在先帝的孝期內。
一方面,大典必不可少。
另一方面,又不能太過歡快,于禮不合。
故樂隊只作勢,而并不真的奏樂。
鐘鼓卻依舊如故。
外間的廣場上,聽到鐘鳴之音,早已準備就緒的禮炮也開炮了。
此時的百官,早已在奉天殿外,整齊列隊。
登基大典與平日上朝不一樣。
平日上朝,只有一定品級的官員,才有資格參加。
而登基大典,則是所有在京官員,無論品級高低,都要前來的。
此刻,奉天殿外的官員,足有數千之眾。
禮炮鳴了九九八十一響才結束。
炮聲一停,全場便寂靜無音。
“跪!”隨著一名中氣十足禮官高喊出聲,首先是殿內的百官跪了下去。
接著,便像是多米諾骨牌一般。
外面有人接著高喊:“跪!”
“跪!”
“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