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來參加登基大典的官員雖然有數千之眾,但挑選出來念誦詔書的太監,嗓門極大,堪稱人形喇叭,故而大多數人也能聽一個大概。
但由于朱允熥的登基大典,別開生面,除了數千官員外,還有三十余萬百姓參加。
故而,詔書也被復印了很多份。
奉天殿里念的時候,也安排了人,在外面的百姓面前念誦。
此后,還會張貼出去,詔告天下。
待到詔書念誦完畢,群臣方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數千名官員齊聲高呼。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三十萬百姓的聲音匯聚在一起,如排山倒海一般,剎時間,驚天動地的聲音響徹了整個金陵城。
朱允熥心潮澎湃,待聲音止息,方道:“平身!”
“平身!”
“平身!”
“平身!”
又是一聲聲的傳唱。
大臣和百姓們則高呼:“謝陛下!”
“謝陛下!”
然后,眾人從地上爬起來。
登基大典,至此就算結束。
正常而言,朱允熥此時應發表一些講話,但今日的流程安排十分緊湊。
登基大典一結束,緊接著便開始冊封皇后。
說起來,這雖然并不常見,但也并非首次。
當初老朱也是在登基的當天,冊封的馬皇后。
鐘鼓再響,禮炮又鳴。
顧盼君身著皇后專屬的鳳冠和禮服,自三十萬百姓的前方,緩緩步行,一路直入宮門。
前方有宮女太監開道,后方亦是長長的隨行禮儀隊伍。
徐妙錦亦在她身后尾隨。
本來她雖是貴妃,卻只需在宮內受禮。
但顧盼君卻說,徐妹妹身份尊貴,應給予更高的禮遇,與皇后一齊入宮,朱允熥對此亦不反對。
于是便有了眼前這一幕。
就這樣一直走到奉天殿前,開路的太監宮女皆在兩旁散開,僅有顧盼君和徐妙錦兩人進入殿內。
顧盼君在前,徐妙錦在前身后右側五尺處。
入殿之后,兩人在正殿內中間站定,方徐徐向朱允熥行禮。
太監拿出詔書,念道:
“朕惟道原天地,乾始必賴乎坤成,化洽家邦,外治恒資乎內職,乃若宗廟之祀,禮重相成;德化之行,始于夫婦,既應符而作配,宜正位以居尊。”
“咨爾顧氏,溫惠秉心,柔嘉表度,六行悉備。本淑慎以流徽,伣天祥定。”
“茲以金冊金寶。立爾為皇后。”
“爾其祗承榮命,表正壸儀。”
“恭儉以率宮和順,以膺多福。”
“夫囯之本在家,允屬彝倫之重;上以厚率下,庶臻至理之隆,布告中外,咸使聞知。”
……
顧盼君跪下謝恩,再走上前去,接受朝臣和百姓的祝賀。
緊接著,朱允熥又令太監宣讀了立徐妙錦為貴妃的旨意。
這與禮制并不完全相符。
他原本以為禮部的官員,以及朝廷的大臣一定會極力反對。
不料,朱允熥提出來之后,大臣們竟然都同意了。
對于這些不是特別重要的禮儀程序,他們也不愿意太過糾纏,弄得新皇不開心。
就這樣,徐妙錦亦和顧盼君一般,接受了滿朝官員及三十萬百姓的祝賀。
這般隆重的儀式,別說是貴妃了,恐怕很多皇后都比不上。
待冊封皇后和貴妃的儀式結束后,朱允熥牽起顧盼君的手,兩人齊步自奉天殿內走出,登上了宮墻上的城樓。
徐妙錦亦在身側跟隨。
再往后方是百官。
這時候,有資格一起登城樓的官員,就沒有之前那么多了。
只有朝廷重臣,才能上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