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燕王朱棣一家卻是個例外。
朱棣率先站出來,主動拜朱允熥為師,此后,他們一家便備受“恩寵”。
朱棣的大兒子掌管大明制造局,后來又主管大明朝廷資產部,在朝廷的經濟領域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二兒子先是執掌稅務司,而后又掌控刑部,手握重權。
朱棣本人則負責宗人府的事務,同時還在大明軍事學院任職,負責管理學生,可謂是權傾一時。
在外人眼中,他們一家的權勢如日中天,炙手可熱。
許多有心的官員暗自揣測,認為這是皇帝陛下在為撤藩一事做準備,意圖樹立一個正面的榜樣,向其他藩王表明,只要乖乖聽從朝廷的命令,即便撤藩之后,依然能夠享受榮華富貴,衣食無憂。
另一方面,這也能在天下人面前塑造皇帝并非刻薄寡恩的形象,讓世人知曉,藩王們只要安分守己、服從朝廷的安排,便會得到應有的優待。
不管眾人如何議論紛紛,朱高煦一家深受皇帝寵幸卻是不爭的事實。
正因如此,對于別的藩王之子,軍工廠的廠長和廠督或許只是表面上敷衍地恭敬一下,心底里卻未必將其放在心上。
畢竟藩王雖地位尊崇,但在實際權力上卻難以對他們這些人產生直接的影響。
然而,朱高煦卻截然不同。他的兄長朱高熾身為朝廷資產部的主官,手中掌握著相當大的權力,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他們的升遷任免。
故而,他們對待朱高煦自然不敢有絲毫的怠慢。
朱高煦微微仰起頭,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勢,目光淡淡地掃了吳子承和張沐陽兩人一眼,鼻腔中輕輕發出一聲應和,隨后便大踏步地走進了軍工廠的辦事大堂。
“本王此次前來,是為了領取一批槍支。”
朱高煦大步流星地走到主位前,毫不客氣地坐下,神色威嚴地說道。
“刑部新近組建了三支內衛部隊,旨在加強金陵城的治安防備,協助緝盜司緝拿匪徒,為此需要三千支槍支。”
說罷,他從懷中掏出一份公文,用力地拍在桌上。
“這是刑部的批文,你們仔細看看,若沒有什么問題,便即刻交貨。”
起初,朱高煦曾寄希望于兄長朱高熾能夠助自己一臂之力,以朝廷資產部的名義發文協助自己領取槍支。
然而,朱高熾卻毫不猶豫地嚴詞拒絕了他的請求。
被兄長拒絕后,朱高煦并未就此氣餒。
他突然想起自己刑部下屬的緝盜司也是配備槍支的。
不僅如此,新組建的內衛部隊同樣也需要槍支。
雖說這些槍支與大明新軍所使用的槍支相比,在先進性和威力上有所不及。
但火槍畢竟是火槍,大明軍工廠生產的火槍,相較于以往的弓箭,那無疑是質的飛躍。
于是,他便打起了直接以刑部籌建內衛部隊的名義,從軍工廠領取幾千支槍支的主意。
只要將這些槍支領出來,給周王的人配發下去,便能憑借武力強行占領軍工廠。
如此一來,軍工廠的武器庫豈不是就任他隨意取用了嗎?
朱高煦越想越覺得這個計劃切實可行,心中暗自得意,這才迫不及待地親自前來軍工廠領槍。
“這……”吳子承和張沐陽兩人對視了一眼,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猶豫與為難。
朱高煦見狀,臉上頓時浮現出不悅之色,眉頭緊皺,大聲質問道:“怎么,這公文有何不妥之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