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戰!”
剎那間,其他守衛和工人也紛紛響應,聲嘶力竭地高喊起來。
大家都并非愚笨之人,心中自有一番思量與判斷。
對于朱高煦所說的圣旨,起初眾人心中尚有狐疑,但很快便回過味來。
李伯約所言句句在理,朱高煦若真有捉拿他們二人的圣旨,何至于帶如此眾多的人馬前來?
這般興師動眾,明擺著就是想騙開大門,進而控制子彈工廠。
除非李伯約和陸有林已公然反叛,否則,帶這么多兵力前來,就太不合常理了。
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他手中根本沒有圣旨。
相對于那些在田地里辛勤耕種,一輩子都難得出一趟遠門的淳樸農民而言,子彈工廠的工人,見識更為廣博,頭腦也更加靈活。
平日里,工人們最喜愛的《大明日報》上,便經常刊登各類奇聞軼事以及精彩的“故事”。
還有那引人入勝的《三國演義》連載,再加上工人們下班后聚在一起聊天吹牛,彼此交流分享,相互影響之下,也都算是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自然沒有淳樸農民那般容易上當受騙。
目睹這一幕,朱高煦心中暗恨,卻也知道今日之事難以善了。
他無奈地策馬回身,向后方的軍營奔去。
事實上,他今日前來喊門,已然是冒著極大的風險。
火槍與弓箭相比,有著天壤之別。
箭矢的射擊距離有限,而且只要穿上厚厚的盔甲,便能起到一定的防護作用,抵擋箭矢的傷害。
可大明軍工廠里生產出來的火槍子彈,威力巨大,足以穿透如今市面上的任何盔甲,令人防不勝防。
更何況,相對于弓箭的命中率,火槍的射擊更加精準,在有效射程內,幾乎能做到指哪打哪。
故而,在冷兵器的弓箭時代,主將尚可陣前喊話,鼓舞士氣,甚至還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證自身的安全。
到了火槍逐漸普及之后,就再沒有人敢如此貿然行事。
輕易地將自己暴露在敵人的火槍射程之內,那無疑是自尋死路。
朱高煦素日里膽大包天,行事無所畏懼。
他之所以敢冒險前來一試,不過是心存僥幸,想著能不能憑借自己的身份和話術,騙開子彈工廠的大門。
至于說只帶幾個人進去,冒充朝廷的名義拿人……
朱高煦并非沒有考慮過這種方法。
可問題在于,他手中既沒有圣旨,也沒有政務處的公文,僅憑刑部主官的身份,根本沒有權力拿人。
他也曾想過偽造一份圣旨或者公文,但時間緊迫,倉促之間,卻是來不及籌備。
既然騙不開大門,那就唯有強攻一途了。
朱高煦心中暗暗盤算著,子彈工廠四周雖有高墻環繞,形成了一定的防御屏障。
但除了正門設有堅固的門樓,可以居高臨下的觀看四周及射擊外,其他地方的防御設施都相對簡陋。
自己率領著三千精銳兵馬,強攻下來,應該并非難事。
想到這里,朱高煦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狠厲與決絕。
“進攻!”
回到軍營內,他當即毫不猶豫地下達了命令。
剎那間,戰鼓擂動,號角齊鳴,三千兵馬如潮水一般,向著子彈工廠洶涌襲來。
喊殺聲震耳欲聾,仿佛要將整個子彈工廠踏為平地!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