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而言之,凡是能與“窮奢極欲”沾邊的,他都想體驗一番。
在他心底,時常泛起這樣的念頭:我如此拼命地當這個皇帝,倘若自己都不能享受一二,難道僅僅是為了做個無私奉獻的活菩薩,為他人謀福祉不成?
朱允熥自認還沒那般高尚的情操。
可真正君臨天下之后,他才恍然驚覺,做皇帝的樂趣壓根兒不在那些鶯鶯燕燕、美酒佳肴與瓊樓玉宇之中。
而在于真正能夠掌控乾坤,揮斥方遒,讓這朗朗乾坤都依照自己的宏偉藍圖徐徐展開。
不知不覺間,他已然沉醉其中,滿心熱忱地投身于朝政之中,渾然忘卻了疲憊為何物。
無怪乎自古想早點退休的,都是底層的牛馬。
而身居高位的官員們根本不愿意退休。
哪怕八十歲,九十歲,仍然想繼續工作!
當皇帝亦是如此。
每日里審閱奏章、處理國事,不僅不覺得辛苦,反而愈發興致盎然,恨不能日夜不休地操勞下去。
權力比美色更讓人著迷!
也正因要處理的政務堆積如山,他才許久未曾關注這些《科學》期刊了。
今日趁著在科學館設宴的契機,他才得空再翻一下期刊。
這不看不要緊,一看之下,朱允熥登時愣住了。
只見那《數學》期刊之上刊載的數學題,彎彎繞繞,錯綜復雜,他瞪大了眼睛,竟是一頭霧水,全然看不懂。
再把目光投向《物理》期刊,更是傻眼。
明明開篇寫著的還是自己給出的三大定律,可后續的推導論證、實際運用,復雜得如同亂麻一般。
連他這個“始作俑者”都看得云里霧里。
朱允熥不禁陷入了回憶之中,想起前世念大學時,同窗好友之間時常相互調侃的一句話:咱們如今所學的數學知識,放到人類歷史的長河里,那可都是幾百年前的老古董了。
彼時,他閑來無事,心血來潮去翻看那本赫赫有名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卻未曾料到,書中諸多內容晦澀難懂,尤其是有些數學題目,牛爵爺竟畫了二十幾條輔助線來解題,看得他腦袋嗡嗡作響。
要知道,當年自己念書的時候,做幾何題但凡要畫上三條以上的輔助線,便已然覺得頭疼欲裂。
更別提這二十幾條了。
光瞧一眼都覺得頭暈目眩。
如今倒好,《科學》期刊麾下的《數學》期刊里,那些數學題動輒便用上十幾條輔助線,這怎能不讓他驚愕萬分?
朱允熥呆坐在那里,半晌都回不過神來。
其實細細想來,這也怨不得他如此失態。長久以來,世人大多小瞧了中國古代的數學與物理水平。
誠然,在古代,絕大多數人的數學造詣確實淺薄。
一個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后世普通人,便能在知識層面輕松碾壓古代的絕大多數人。
哪怕是那些學富五車的飽學之士也不例外。
可數學這門學科頗為奇特,它對個人的天分要求極高。
在古代,雖說整體水平參差不齊,但也不乏個別驚才絕艷之輩。
那些古代頂尖的數學家,僅憑自身超凡的數學天分與敏銳的直覺,哪怕不借助后世諸多先進的數學工具,應對起后世的普通數學題來,也是游刃有余,能將許多普通人遠遠甩在身后。
自朱允熥創辦《科學》期刊,開設《數學》專刊,將后世的數學思想與精妙工具引入大明之后,無疑像是為這些潛藏的數學天才們打開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豁然開朗間,極大地拓寬了他們的思維邊界與視野廣度。
在這全新知識的滋養下,他們仿若久旱逢甘霖的禾苗,迅速茁壯成長,盡情施展著自己的才華,很快便將大明的數學水平推向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物理領域亦是這般情形。
當初朱允熥提出的三大定律,在眾人眼中,仿若鏡花水月,大多數人都不明就里,無從下手。
但大明疆域遼闊,人才濟濟,總有那么幾個獨具慧眼的特殊天才,能從這三大定律中洞察到全新的知識寶藏,并巧妙地將其運用到實際工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