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局勢全然不同,有了強盛的大明朝廷在背后撐腰,這些平日里畏畏縮縮的奴隸們,陡然間挺直了脊梁,自然就有了站出來發聲的底氣。
他們登上高臺,情緒激昂,當眾宣講,一樁樁、一件件地控訴部落首領在過去是如何冷酷無情地壓迫自己,又是怎樣殘忍地迫害自己的家人。
悲憤的聲音,響徹部落的上空,引得眾人紛紛側目。
有大明的新軍將士的庇護,曾經不可一世的女真部落首領們,縱使滿心不甘,怒火中燒,卻也束手無策。
只能眼巴巴地看著這一切發生,根本無力阻止,更別提報復了。
有了少數勇敢無畏的“先鋒”帶頭沖鋒,后面那些隱忍多年、一肚子苦水的人們,頓時找到了宣泄的出口,紛紛加入揭批部落首領的隊伍。
一時間,群情激憤,眾人高呼著要將部落首領下獄問罪,甚至砍頭示眾。
洶涌的民意,嚇得許多部落首領面如土色,魂不守舍,惶惶不可終日。
而就在這劍拔弩張之際,藍玉依計行事,令人出面調解矛盾。
他派遣精兵強將,將部落首領的居所團團圍住,美其名曰“保護”,實則也是一種威懾。
這些部落首領在部落里深耕多年,人脈廣泛,影響力根深蒂固,留著他們,還能起到籠絡舊部人心的作用。
通過這場大張旗鼓的公開批判,已然足以將他們從眾人心中的“神壇”上拉下來。
那些挺身而出批判部落首領的人,經此一役,對大明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從此死心塌地,忠心耿耿,對大明官員的命令言聽計從。
對于初來乍到、尚不熟悉女真事務的大明流官而言,這無疑是天賜良機。
他們能從這些人當中,挑選出熟悉本地情況的得力助手,協助自己治理女真,事半功倍。
那些曾經對部落首領盲目崇拜至極的人,在親耳聆聽了眾人對首領的批判,又親眼目睹了首領們在關鍵時刻的“貪財”“怕死”丑態后,心中的那份尊崇也如同泡沫般漸漸消散,完成了“祛魅”。
即便偶爾心底還殘留些許好感,卻也絕不再似從前那般狂熱盲目。
隨后,藍玉見時機已成熟,便親自出面,神色嚴肅卻又語重心長地告訴那些部落首領:“如今你們既已棄暗投明,大明朝廷寬宏大量,過往之事,一概不究。”
“但你們也瞧見了,部落里積怨已深,太多的人對你們心懷仇恨。”
“部落首領的位置,你們怕是坐不穩了。”
“不如將手中權力交給大明的官員。”
“你們可以拿著朝廷給的錢財,好生做一個富家翁。”
“又或者聽從朝廷的安排,前往其他地方為官。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眾部落首領早已被這段時間的“揭批”風暴嚇得瑟瑟發抖,若驚弓之鳥。
聽聞此言,頓覺如蒙大赦,忙不迭表示“自愿”放棄首領之位。
言辭間滿是諂媚與討好,信誓旦旦地表示堅決服從大明朝廷的任何安排。
如今,他們心里門兒清,自己在女真已然徹底失去了統治根基。
往昔的威望蕩然無存,如同無根之萍,漂泊無依,只能乖乖將身家性命交予大明,尋求“庇佑”。
見這些人如此識趣,藍玉也不再為難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