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間,老朱的面龐之上,再度浮現出一抹感慨萬千的神色。
他的眼神變得深邃而悠遠,仿佛穿越時空,沉浸入了往昔那波瀾壯闊的崢嶸歲月之中。
對于朝堂之上的明爭暗斗,老朱可謂是熟稔于心。
猶如一位經驗老到的棋手,對棋局的每一步都了如指掌。
遙想當年,丞相胡惟庸野心勃勃,肆意玩弄權勢,大肆拉攏淮西勛貴,妄圖將皇帝架空。
以實現自己大權獨攬,稱霸朝堂的狼子野心。
平心而論,在胡惟庸權勢如日中天之時,老朱所掌控的皇權,確實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嚴重沖擊。
君權與相權之間的矛盾,已然達到了不可調和的白熱化程度。
與很多人想象不一樣,真實的歷史上,君權與相權的爭斗中,君權并不一定能占上風。
究其根源,其中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在于,皇帝在登上皇位之后,表面上看似坐擁至高無上的權力,實則與大臣們之間悄然筑起了一道無形的高墻。
曾經那些生死與共,親如手足的兄弟,如今因身份的轉變,一個成為了高高在上的帝王,一個淪為了俯首稱臣的臣子,地位懸殊,關系也隨之變得疏遠而淡漠。
這種變化,就如同季節更替一般,自然而又難以避免。
就好比師生之間,即便情誼再深厚,可老師始終是師長,學生終究是晚輩。
天然的身份界限,始終橫亙在兩者之間。
然而,丞相的處境卻截然不同。
身為群臣之首,丞相在朝堂之上擁有極大的權力。
另一方面,卻依然能夠像普通臣子一樣,與其他大臣毫無顧忌地把酒言歡,稱兄道弟。
這種親密無間的關系,使得丞相與大臣們之間的聯系,遠比皇帝與他們的聯系更為緊密。
而帝王的權力,歸根結底,源自于臣子們的擁護與支持。
一旦失去了這份擁護,帝王的寶座便如空中樓閣,搖搖欲墜。
可皇帝卻因身份的尊貴與地位的特殊,無法像丞相那樣,與臣子們打成一片。
如此一來,在君權與相權的激烈角逐中,丞相反而憑借著這種特殊的優勢,很容易占據上風。
這看似荒誕不經,卻又是不爭的殘酷事實。
皇權,因它的威嚴與神圣,在無形中被孤立,漸漸走向了異化的邊緣。
面對這一困境,老朱并沒有選擇像胡惟庸那樣,放下身段去打感情牌,試圖拉攏昔日的“兄弟好友”。
因為老朱深知,皇帝這一特殊身份,猶如一道無形的枷鎖,束縛住了自己的手腳。
無論自己如何努力,都無法達到胡惟庸那樣與群臣親密無間的效果。
于是,老朱選擇了隱忍,他不動聲色地冷眼旁觀,任由胡惟庸上躥下跳,瘋狂攬權。
與此同時,老朱憑借著他那卓越非凡的政治智慧,天才般地開創了“特務制度”。
通過設立錦衣衛和檢校,老朱將胡惟庸的一舉一動,都牢牢地掌控在了自己的視線之中。
在悄無聲息間,老朱已經將權力的韁繩,穩穩地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終于,到了該出手的時候。
看似權勢滔天,不可一世的胡惟庸,在老朱那雷霆萬鈞的一擊之下,瞬間土崩瓦解,不堪一擊。
不過,經此一役,老朱的警惕之心被徹底點燃,如熊熊烈火般燃燒不息。
他絕不容許再有任何人,妄圖覬覦自己的皇權,與自己“奪權”“爭權”。
皇權與相權之間的矛盾,本質上就是無法調和的。
為了徹底消除這一隱患,老朱毅然下旨旨意,永久性地廢除丞相一職。
并昭告天下:若再有敢提議設立丞相者,殺無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