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夜,明軍軍營內一片歡騰。
處處洋溢著載歌載舞的喜慶氛圍。
眾人盡情慶祝和平,慶祝大明與暹羅自此結下深厚的友誼。
李思聰吩咐麾下謀士們,連夜共同商議敲定了幾個補充條款。
將其作為附件,加入《明暹友好互助協議》之中。
與此同時,他還仔細斟酌,敲定了更多的細節。
每一個條款、每一處細節,都反復考量,力求做到萬無一失。
第二日一大早。
暹羅特使便帶著雙方精心草擬好的條約,匆匆返回大城府。
準備向暹羅國王詳細匯報此次談判的成果,并最后簽字。
待送走暹羅特使后,朱壽揮了揮手,示意左右隨從皆退下。
大帳內只留下他與李思聰二人。
朱壽收起之前的笑容,神色凝重,開口道:“此次出征之前,陛下特意叮囑我,大明與暹羅、蒲甘打交道,涉及簽條約之事,交由你全權負責。”
“我只需專心指揮軍隊作戰,全力配合你便是。”
“但話雖如此,我畢竟身為軍務大臣,亦是此次出征的統帥,有些事,我實在是不太明白,還望你能為我解釋一二。”
“否則,那個所謂的《明倭友好互助協議》,我可難以認同。”
李思聰聞言,臉上露出一抹謙遜的笑容,恭敬道:“大將軍但有疑惑,盡管直言相問。下官必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論品級,李思聰不過是個五品文官。
而朱壽則是位高權重的一品大將軍。
論地位,李思聰出身進士。
此前曾在行人司任職,主要負責傳旨、冊封等事務。
(ps:明初之時,只有極少數圣旨由太監傳旨,正式的圣旨大多由行人司負責。)
那時他僅是九品小官,地位卑微。
此次幸得楊榮舉薦,出使暹羅、蒲甘,被陛下授予大明駐東南半島特命全權大使之職,才得以擢升為五品。
在朝中,他根基尚淺,人脈單薄。
反觀朱壽,身為軍務大臣,又是舳艫侯。
權勢滔天,地位顯赫。
雖說朱壽的軍務大臣之職,原則上只管治軍領軍,不涉政務。
但一旦涉及真正關系到國家安危的重大國策。
在決策之時,軍務大臣同樣會參與其中,必要時還需向陛下給出建議。
說白了,朱壽是真正能夠參與制定大明核心國策的朝中重臣。
而李思聰不過是一名低階文官。
那些重要且機密的國策,他連聽聞的資格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