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關系,可不是指國與國之間的邦交。
更為關鍵的,是自己以及自己家族和子孫后代與大明建立起深厚的私交關系。
要讓大明只承認自己和自己的子孫才是暹羅正統的國王。
其他任何人都休想染指國王之位。
否則,對拉瑪菩提二世而言,大明的到來,又派軍隊在暹羅的長期駐扎,便將是一場巨大的危機。
這與暹羅和大明的官方關系是兩碼事。
即便兩國官方關系親密無間,可大明若想,仍然能夠隨時將他的王位廢除,另立他人為暹羅國王。
私交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
最理想的方式,自然是拜大明皇帝為義父。
如此一來,自己這個暹羅王,便可算得上是大明的“皇室宗親”了。
但這終究只是黃粱美夢,想想罷了,實際操作起來難度極大,幾乎不具備任何可行性。
大明皇帝又怎么會隨意收“干兒子”呢?
拉瑪菩提二世連提都不敢提出來。
和李思聰結拜呢?
拉瑪菩提二世并非沒有考慮過。
李思聰談吐文雅,待人接物彬彬有禮,與他相處,拉瑪菩提二世只覺如沐春風,渾身說不出的舒坦。
但通過他多方打聽得知,李思聰不過是大明的一個五品官員。
雖說如今奉命前來處理暹羅、蒲甘等地的事務,可這個職務并非一成不變,隨時都有可能調整。
說不定過不了幾年,就會換成他人來接手。
回國之后,以他五品官的身份地位,就很難再給暹羅提供任何庇護。
故而,僅僅依靠李思聰,遠遠不夠。
但眼前的朱壽就截然不同了,他乃是大明的一品軍務大臣,統軍元帥。
即便日后回到大明朝堂,依然是權傾朝野、舉足輕重的人物。
搭上他這條線,就等同于在大明為自己尋得了一把堅實的“保護傘”。
更何況,朱壽還是大明開國的舳艫侯,子孫后代也能承襲爵位。
若是后代爭氣且有本事,說不定爵位還能不降反升。
如此一來,自己的后世子孫,依然能夠受到兩家交好的庇佑。
正是基于這般考慮,拉瑪菩提二世才全然不顧自己國王的尊貴身份,不顧自己在暹羅民眾眼中乃是“神”的化身這一崇高地位,甘愿降尊紆貴,主動向朱壽提出結拜的請求。
朱壽聽聞拉瑪菩提二世的結拜請求,不禁仰頭哈哈大笑。
此時的大明,已然將暹羅成功拉攏到己方陣營,朱壽自然也十分樂意與暹羅國王建立深厚的私交。
首先,進一步加固明暹之間的關系,把暹羅更緊密地與大明捆綁在一起,本就是他肩負的重要使命。
一方面是穩定兩國的邦交,另一方面,也能以暹羅為基,擴展大明在整個南洋地區的影響。
其次,朱家身為王公貴族,又是大明開國侯,在朱允熥大力鼓勵出海的時代浪潮下,和其他公侯一樣,朱家也組建了雇傭軍出海闖蕩。
雖說這支雇傭軍目前尚未踏足暹羅,但未來的變數誰也說不準。
說不定哪天就會來到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