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心里十分清楚,以大明銀行的雄厚實力,拿出三千萬兩銀子肯定不在話下。
只不過,自己每次遇到資金短缺的問題,都找大明銀行解決,夏原吉是擔心后續還會有新的“任務”接踵而至,才故意表現得這般為難。
當家不易,特別是對于掌握著“錢袋子”的人來說,更是如此。
大明銀行雖然家大業大,但各項開支也十分驚人。
每一筆資金的使用都必須精打細算,慎之又慎。
說到這里,朱允熥突然想起了什么,道:“剛剛情報局發來的情報,不是說已經與暹羅達成了進口胡椒和蘇木的貿易協議嗎?還有勃固的翡翠。”
“這些都是利潤極高的產品,一旦賣到大明,就能獲取數十倍的暴利。”
朱允熥語氣中透露出一絲期待:“說不定,賣這些東西賺的錢,比進口糧食所耗費的錢還要多呢。”
楊榮見狀,連忙躬身行禮,恭敬地道:“陛下,這便是臣要說的第二個問題了。”
“哦?”朱允熥好奇地望了過去。
“此前從倭國進口商品時,便已亂象叢生。”
楊榮語氣平穩:“倘或由民間商人進行貿易,那也就罷了。”
“商人逐利,他們如何經營售賣,朝廷也無須過多干涉。”
“可糧食、金銀、硫磺、銅錠這些貨物,都是官府在進口。”
“承辦的部門各不相同,管理十分混亂。”
“同樣的貨物,不同官府衙門,上報朝廷的進口價格,卻高低不一。”
“進口的時間不一樣,區別就更大了。”
“其中不乏鋪張浪費,甚至貪污腐敗之人。”
“中飽私囊,致使朝廷為此損失頗大。”
“如今大量從南洋進口貨物,倘若再這樣毫無章法地經營下去,恐怕不是長久之計。”
朱允熥微微頷首。
對于楊榮提及的這些事,他其實早已看過相關稟報,心中有數。
雖說進口方都是大明官方,可具體負責的部門卻繁雜各異。
就拿進口糧食來說,起初是由申城的地方官府承擔起這一重任,后來又改為糧食和物資儲備司負責。
而進口硫磺的,則主要是軍工廠。
畢竟硫磺對于軍工生產至關重要。
至于金銀和銅錠的進口,便是由戶部在管理,因為其涉及到國家的金融儲備和工業生產。
這些物資的價格,就像六月的天,變幻莫測,一直處于波動狀態。
每一筆交易,呈報給朝廷的數目都不盡相同。
對于私人商家來說,價格波動或許是再正常不過的商業風險,他們可以憑借靈活的經營策略去應對。
可對于大明朝廷而言,這無疑是個巨大的難題,大大增加了監管的難度。
誰又能說得清,這價格波動的背后,是不是隱藏著不可告人的貓膩呢?
是有人故意操縱價格,從中謀取私利,還是僅僅是市場正常的起伏呢?
這實在難以分辨。
朱允熥看向楊榮,問道:“那依你之見,有什么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呢?”
他心里十分清楚,楊榮既然當面向自己提出問題,必然是已經胸有成竹,有了應對之策。
身為政務大臣,職責所在,絕不會將問題一股腦地推給皇帝。
向皇帝提出來,無非是他所設想的解決方案,還需要皇帝的認可與拍板。
楊榮聞言,連忙拱手彎腰,道:“臣以為,對于向南洋進口物資一事,可以采取官督商辦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