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了嗎?國舅爺竟被下大獄了!”
“那可不!我家就住在國舅爺府邸對面,親眼瞧見應天府的衙役們浩浩蕩蕩出動,把國舅爺給帶走了。”
“你們說這到底是咋回事呢?不是講當今陛下對皇后娘娘寵愛至極嗎,怎么平白無故,突然就把皇后娘娘的親哥哥,堂堂國舅爺給下了大獄呢?”
在朱允熥來的那間茶館里,生意依舊如火如荼。
人潮如織,進進出出,熱鬧非凡,喧囂聲不絕于耳。
眾人一邊悠閑的品著香茗,一邊又興致勃勃的議論起這樁“國家大事”。
“還能有啥緣由?國舅爺指使那趙三爺在外面肆意妄為,恰巧被兩位御史撞見,當即就將此事啟奏給了皇帝。皇帝龍顏大怒,國舅爺就這么被下了獄。這事就發生在咱們這家茶館附近,好多人都親眼看見了呢。”
“不對勁兒,我咋總覺著這里頭有蹊蹺。”
“是啊,趙三爺在外面犯了事,怎么就會牽連到國舅爺身上呢?”
“趙三爺不是到處宣揚,說自己是受國舅爺指使的嘛。”
“那不過是他的一面之詞罷了,當不得真。誰曉得他是不是打著國舅爺的名號狐假虎威呢?”
“所言極是。退一萬步講,哪怕真是國舅爺指使趙三爺干的,又能怎樣?只要國舅爺矢口否認,單憑趙三爺一人指控,根本不足以定罪。更何況,衙門肯定會幫國舅爺脫罪,一頓板子下去,趙三爺還敢說自己是奉國舅爺之命嗎?”
“趙三爺又不傻,用不著衙門動刑,他也不會去指控國舅爺。在外面吹吹牛還行,真到了衙門,要簽字畫押的時候,他肯定會說自己做的事與國舅爺毫無干系!”
“沒錯,他要是真敢指控國舅爺,衙門說不定就得給他安個污蔑國舅爺的罪名,弄不好,他就得不明不白地‘病死’在牢里!老老實實把罪責攬到自己身上,撇清與國舅爺的關系,起碼家人不會受牽連。說不定,國舅爺還會設法救他出去呢。”
眾人紛紛開口,七嘴八舌地討論著,可都一致認為,單憑趙三爺犯下的那點事兒,想要將國舅爺治罪入獄,實在是不太可能。
其一,常理來講,趙三爺定會自己承擔罪責,絕不會供出國舅爺。
畢竟在外面那些張狂言論,完全能推脫說是自己假借國舅之名行事,國舅爺對此全然不知。
他在市井間口出狂言,無非是想借著國舅爺的聲勢,給自己撐撐場面,真到了關鍵時刻,哪敢真把國舅爺牽扯進來,這可是掉腦袋的大事。
其二,即便趙三爺膽小如鼠又愚不可及,自己不扛事兒,站出來指控國舅爺,可就他一人的說辭,又怎能作數?
誰能保證他不是對國舅爺心懷不滿,蓄意“陷害”呢?
堂堂國舅爺,怎能僅憑一個下人的片面之詞,就被輕易下獄呢?
這于情于理都說不通。
然而,現實情況卻是國舅爺毫無征兆地突然入獄,這著實讓眾人滿心疑惑,感覺此事迷霧重重。
就在眾人議論紛紛之時,一名茶客神色謹慎,壓低聲音神秘兮兮的說道:“我聽聞,可不只是國舅爺被下了大獄,就連皇后娘娘,也因管束家人不力,被陛下降旨,在坤寧宮中閉門自省思過呢。”
“什么?”
此言一出,茶館里瞬間炸開了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