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朝廷的大臣顧忌皇后的顏面,沒有人公開上奏折彈劾,可陛下手中握著錦衣衛密探、檢校、探聽司,眼線遍布天下,無孔不入,陛下能不知道這些事兒?”
“不過是念在和皇后情分上,再加上國舅也沒犯什么十惡不赦的大罪,陛下才一直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罷了。”
坐在旁邊的老者,捋著胡須,接過話茬道:“沒錯!”
瘦削男子用力點點頭,道:“可國舅這次真是昏了頭,竟然敢干涉新政新學。這后宮和外戚干政,那可是歷朝歷代的大忌啊,陛下再仁慈,也絕不可能容忍這種事。”
“這才惹得陛下龍顏大怒,直接把國舅下了大獄,皇后也被禁閉宮中,責令閉門思過。”
眾人聽他這么一解釋,紛紛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
“此言甚是有理!我聽聞,解縉才一回朝,便被陛下起復重用,任命為修書官。他如今正廣招賢才,籌備著修撰一部有史以來最為宏大的全書呢。”人群中,一位頭戴方巾,神色頗為自得的中年書生,搖著手中的折扇。
“這修書官雖說只是五品官職,可此五品絕非尋常五品能比。”
“昔日故太子殿下的老師,也不過五品之銜,卻是名震天下的大儒,堪稱天下讀書人的楷模。”
“在朝堂之上,其權勢更是遠超諸多高官顯爵。”
“如今的解縉,亦是這般道理。”
“別看他僅為五品,可作為朝廷巨著的主修之人,那便是文官領袖。”
“史家評價由他的筆來寫,諸多儒家經典要義,亦由他定奪,正好給新書新政正名。”
中年書生剛說完,又有另一名書生跟著附和:“便是如此,修書官一職看似清貴,手中不握實權,實則其重要性絲毫不亞于禮部尚書。”
“解縉公然支持新學與新政,陛下委他以修書重任,這其中深意,不正是向天下昭告自己的心意嘛。”
“我還聽說,現今朝堂之上,那些反對新政和新學的人,都嚇得噤若寒蟬。”
“想想看,連皇后和國舅這般尊貴之人,只因反對新政新學,便被陛下嚴懲,誰還敢站出來再反對新學新政,觸怒陛下的威嚴呢?”
“如此看來,陛下是鐵了心要在大明推行新政新學了,這可真是大快人心之事啊!”一名少年公子,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猛的一拍桌子,站起身來,滿臉欣喜道。
他這一番話,瞬間引來不少人的共鳴,眾人紛紛跟著鼓掌叫好。
茶館內一時熱鬧非凡,叫好聲此起彼伏。
然而,也有一些人,雖身處這熱烈的氛圍之中,卻始終沉默不語。
他們神色各異,有的微微皺眉,有的眼神閃爍,只是一味地低頭喝茶,將內心的想法深深隱藏起來。
在這新政推行的大勢之下,即便心中有所異議,也只能強忍著,不敢隨意表露。
別看這些人此刻在茶館里高談闊論國事,看似膽大包天,可實際上,他們也并非毫無顧忌,將心里話一股腦兒地全盤托出。
就拿之前來說,雖說許多人對皇后的所作所為早有不滿,可在這茶館之中,從無人敢公然議論皇后之事,更別說那些言辭激烈的指責了。
也只有如今皇后被皇帝下令禁足于坤寧宮,責令閉門思過,大家才敢站出來,暢所欲言,指責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