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抬起眼,目光深邃,似洞悉人心:“有了這份田產,足以庇護子孫數十代無憂。”
“然若朝廷果真推行累進制稅制,田地愈多,稅賦愈重,那家業傳承之路,便被生生斬斷。”
“僅此一條,就會引起鄉紳與士大夫的激烈反對。”
“就算是朝廷的勛貴,乃至軍隊里的將士,亦是如此。”
“因為將士們在前線浴血奮戰,也是希望能掙一下家業,傳之后世子孫。”
朱允熥聽罷,眉頭微展,心中豁然開朗。
細思之下,楊士奇、楊榮、夏原吉等人始終緘口不言,實則皆是暗藏不支持之意。
原因無他,他們都出身士大夫之家,即便現在年輕,只有幼子,或是膝下尚無后人,將來也會有,誰不盼望為子嗣留下可綿延數代的厚實家產?
譬如皇家,不也希冀江山永固,代代相傳?
可若推行田地累進制稅賦,田產越多,負擔越重,傳承家業的希望便如風中之燭,搖搖欲滅。
將現銀直接交付子孫,與贈予一份恒久產業,其間差別何止天淵?
若后代中出了一個敗家子,再多的金銀,揮霍起來,也不過數載時光,便煙消云散。
而田地作為根基,方能穩固屹立,綿延不絕。
累進制稅賦一出,無異于堵死了置辦基業的通途,難怪連楊士奇這些人也心存抵觸。
退一步來說,即便他們不為自己后人計較,單憑出身與立場使然,他們也難免偏向那些置產立業之人。
此乃人性使然,根深蒂固,難以動搖。
唯獨姚廣孝,這位無兒無女、早已自斷后路的老僧,方能超脫世俗牽絆,直言不諱。
他微微躬身,目光平靜的望向朱允熥,似在無聲訴說:此中利弊,陛下當細察。
朱允熥沉默片刻,心中思緒翻涌。
殿內眾人則屏息以待,靜候這位年輕帝王的決斷。
“爾等稍安勿躁,且聽朕將話說完。”
朱允熥聲音沉穩有力,似要平息方才激蕩的情緒。
他旋即開口,語氣中透出一抹從容:“與田地累進制稅賦相輔相成的,還有一系列配套新策。”
朱允熥露出一絲淡淡笑意:“爾等擔憂鄉紳、士大夫乃至將領之家,皆因無法將家業傳于后世子孫,而群起反對新政,這有點過慮了。”
“朕決意在大明設立證券交易所,推行股票發行,將大明資產部麾下的諸多工廠整合打包成一家家公司,公開上市。”
“不僅如此,那些由勛貴與豪紳組建、遠赴海外探險的雇傭兵團,亦可改組為公司,經朝廷相關機構核準后,上市募集資金。”
“鄉紳們手中的田地,可作為入股資本,折算為相應股份。”
“這些股份,日后便可作為家業根基,世代傳承于子孫后代。”
證券交易所?
股票發行?
打包上市?
這一連串陌生的詞匯,聽得在場幾人面面相覷。
陛下究竟在說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