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欲購置那些勛貴手中出海公司的股份,亦是同樣道理。”
“田地既轉為股份,便無需再為累進制稅賦所困。昔日傳承田產,如今化作公司股份。”
“只要公司運轉不輟,后代子孫便可倚靠股息與分紅,安享富足。”
朱允熥侃侃而談,言語間既有帝王的威嚴,又不乏循循善誘的耐心。
殿內眾人聽罷,面色各異,有的沉吟不語,有的眼中閃過一絲驚嘆,顯然已被新政的深意所震動。
當然,朱允熥刻意隱去了公司經營所蘊藏的風險,遠非田地經營那般平穩可控的真相。
他亦未提及股票作為高流動性資產的本質。
一旦落入不肖子孫之手,極易被揮霍拋售,化為烏有的隱憂。
在這個封建時代,許多商號的運轉確如磐石般穩固,鮮有崩塌之虞。
資產部下屬的各家公司,雖然是新建的,但正欣欣向榮,利潤高得驚人,絕不會讓人聯想到破產之類的事情。
因此,殿內眾人并未察覺其中深藏的弊端。
他們雖才智過人,卻無法洞悉遙遠未來的風云變幻。
尤其是大明社會在朱允熥的治理下發生劇變,風起云涌之際。
他們還是難免受原來的經驗和固有思想所限。
不可能在這個時候,就想到資本社會是什么樣子。
其實,在朱允熥最初的宏圖中,即便鄉紳將田地折為股份,他仍計劃對這些資產施以稅賦,以確保朝廷的掌控與平衡。
然而,方才詹徽、王佐等人的激烈反對,如一瓢冷水潑醒了他。
步子若邁得太急,恐欲速不達。
即便是后世社會,資產稅的推行尚且阻力重重,遲遲難以落地。
何況如今的大明,仍深陷封建桎梏之中?
能在短時間內,將無數封建地主轉化為新興資本家,已是開天辟地之舉,堪稱奇跡。
若再苛求更多,未免過于急功近利。
思及此處,朱允熥臉上綻開一抹從容笑意:“以累進制稅賦遏止土地兼并之勢,使耕者得以安居其田。”
“再輔以公開發行股票之策,讓那些不擅商貿、無力興辦工廠,更無能組織雇傭兵團遠航海外之人,亦可憑此入股,坐享股息與紅利。”
“公司股份,可作為家族基業,綿延傳于后世。”
“原有的田地,則交由公司后,轉歸官府設立的租賃機構統一掌管,供貧苦農人耕種。”
“如此一來,富者可從商貿與制造中分得豐厚利潤,窮者則有田可耕,足以養家糊口。”
“豪族無失產之憂,寒門免缺地之困,朝廷亦不必再為土地兼并之事而殫精竭慮。”
他頓了頓,目光炯炯,環視殿內諸人,語帶笑意卻不失威嚴:“各得其所,皆大歡喜,此策爾等以為如何?”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