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誠……”
朱橚低聲呢喃,聲音仿佛從喉間擠出,帶著一絲顫抖。
這個平平無奇的名字,又一次喚起了他曾經的記憶。
當年,他曾與朱高煦暗中勾結,密謀推翻朱允熥的統治,妄圖改天換地。
然而,最終卻以失敗而告終,他倉皇出逃,背負叛臣之名,成了天下皆知的罪人。
世人皆以為他會順江而下,乘船遠遁海外。
畢竟,金陵毗鄰長江,水路通達,舟楫往來如織。
乘船逃跑較為容易。
即便棄水路而走陸途,前往海岸邊,也不是很遠。
朱允熥正大力倡導遠洋航貿,港口日夜喧囂,出海之人如過江之鯽,混跡其中,逃離大明極為容易。
到了海外,大明朝廷便鞭長莫及,再難將他擒回。
但朱橚并未選擇這條看似坦途的逃亡之路。
他心有不甘,野心未滅,決意北上,返回故地開封。
這是朱橚曾經的封地,他在此根基深厚,威望猶存。
朱橚暗自盤算,若能重返開封,憑借舊日人脈,或可煽動民心,揭竿再起。
即便此路不通,亦能以開封為籌碼,讓朝廷投鼠忌器,逼迫朝廷為了保地方安穩,減輕對他的懲處。
對一個有“價值”的人,朝廷總是會高抬貴手的。
就如同朝廷不會放過普通的殺人犯,但卻會放過殺了幾萬乃至幾十萬上百萬人,但手底下幾萬人馬的反賊首領。
不僅不追究他的罪行,反而對他封官加爵,進行招安。
只因為普通的殺人犯沒有價值,而“反賊首領”真有了憾動政權的能力,也就有了拉攏的價值。
懷揣這樣的念頭,朱橚在數名忠心耿耿的親信掩護下,晝伏夜行,踏上了北逃之路。
不得不說,朱允熥推行的寬松政令,即允許人口自由遷徙,鼓勵商賈四方行貿,乃是一把雙刃劍。
市井間人流如潮,商旅不絕,朝廷難以對四處奔走之人嚴加管控。
朱橚這等重犯,竟在人海中如魚得水,悄無聲息地潛逃回了北方。
當然,還有一點。
那便是他當初為了培養尚星瑜這個馬皇后的替身,費了很多功夫學習易容術。
逃亡也是正好用在了自己的身上,因此才順利避開朝廷的追捕。
只是,大明朝廷對此并非毫無防備。
朱橚很快察覺,朝廷的信使,比他的速度快得多。
開封城已被重兵把守,城門森嚴,探子密布。
他若強行入城,無異于自投羅網。
更令他心寒的是,盡管官府對民間的管制松弛,錦衣衛與探聽司的耳目卻無處不在,如影隨形。
他每到一處,總覺暗處有無數雙眼睛窺伺,寒意從脊背直透心底。
日復一日,他寢食難安,草木皆兵,昔日做王爺時的淡定從容,早已蕩然無存。
心力交瘁之下,朱橚只好決定暫時遠走西域,遁入這片人跡罕至的浩瀚大漠,希冀從荒涼中尋得一線生機,抑或就此隱姓埋名,了卻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