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他呢?
一個曾追隨朱橚謀反的微末之人,一旦落網,等待他的必是凌遲的酷刑。
恐懼亦如毒蛇般啃噬著他的心,只是他早已無路可退,否則也不會隨朱橚流亡至這荒涼之地。
“別失八里絕不會輕易向大明投降。”親信強壓住內心的慌亂,道:“即便他們真向大明稱臣,朝廷的眼線也未必能在這茫茫大漠中尋到我們的蹤跡。”
“不!”朱橚猛地搖頭,聲音因激動而微微發顫:“你不明白,朱允熥的心機深不可測,他絕不會放過我!”
他的眼神中流露出深深的恐懼,那遠在中原的帝王仿佛化作一道無形的陰影,時刻籠罩在他的頭頂。
又或是高坐在九天之上,居高臨下,俯瞰世間,搜尋著自己的蹤跡。
實際上,這只是朱橚的想象。
他高估了自己在朱允熥心中的分量。
在那位雄才大略的帝王眼中,朱橚不過是一個叛亂未遂、倉皇出逃的廢王罷了。
昔日身為王爺,手握重兵、還有皇帝叔父名份之時,他尚且無法撼動大明的根基。
如今失了權勢,兵馬盡散,又能掀起什么風浪?
對朱允熥而言,通緝朱橚不過是例行公事。
朝廷的告示上,他的名字與其他逃犯并無二致。
朱允熥甚至未曾特別交代,讓刑部一定要傾盡全力追捕。
讓錦衣衛密探和探聽司一定查到他的藏身之地。
一個落魄的叛王,值得他興師動眾、勞民傷財嗎?
顯然不值。
在朱允熥看來,耗費人力物力大肆搜捕朱橚,非但無益,反而會無形中抬高朱橚的地位,引得天下議論紛紛。
他怎會做如此不智之事?
朱允熥的心思,冷靜而務實。
他僅將朱橚視作一介尋常逃犯,跑了便跑了,無需為此攪亂天下。
然而,朱橚卻以己度人,深陷自己的臆想。
他始終認為,身為當今天子的親叔父,自己在朱允熥心中一定是難以忽視的存在。
易地而處,若自己身處帝位,面對一個叛亂外逃的親叔,一定會不惜一切代價,翻江倒海,搜遍整個天下,也要將其擒回,斬草除根。
他的目光中透著偏執,被這自以為是的念頭牢牢困住,難以自拔。
“我們絕不能坐以待斃!”朱橚猛地抬起頭,閃過一抹近乎瘋狂的厲色。
“殿下有何打算?”親信連忙問道。
多年的追隨,讓他深知朱橚的脾性。
這位落魄的王爺,骨子里仍存著一絲不甘的傲氣。
“去求見忽歹達!”朱橚沉聲道:“此人曾護送別失八里的可汗黑的兒火者在亂世流亡十余載,歷經艱險,最終助其登上下其汗位。”
“在黑的兒火者的心中,忽歹達的分量無人可比。”
“只要能說服他,讓他派遣精銳悄然除掉大明的使團,別失八里便絕無可能再主動歸降大明!”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