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行的名義,是要覲見大汗,并在大汗及諸位王公大臣面前演示大明軍陣。
按規矩,他們攜帶火槍與彈藥入宮,自是合情合理、無可指摘。
原本陳誠心中尚有顧慮,擔心途中節外生枝,畢竟這般舉動太過大膽,說不得哪個環節出現紕漏就會前功盡棄。
但出人意料的是,整個行動竟如行云流水一般順暢,未生半點波瀾。
兩百人馬,就這樣大搖大擺,帶著槍支和子彈進入了別失八里的皇宮。
究其原因,除了有沙米查干這位未來可汗四下打招呼之外,最重要的一點是寶鈔開路。
連宮中守門的侍衛首領都收了不少錢。
原本他們雖然能攜帶槍支和子彈進宮,但還是要接受嚴格檢查的。
比如說,子彈的數量就有限制。
不過,正所謂“吃人嘴軟,拿人手短”。
在收受了大量寶鈔賄賂,以及有沙米查干這個可汗嫡長子打招呼要求之后,侍衛首領也就對使團護衛隊身體四周綁得鼓鼓的東西視而不見了。
陳誠和霍連誠帶著兩百兵馬,見到了黑的兒火者。
見禮之后,陳誠首先展開朱允熥給的圣旨,宣讀了起來。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膺天命,奄有四海,德化所及,無遠弗屆。”
“自無上皇驅逐胡虜,恢復中華,肇基鴻業,傳至朕躬,兢兢業業,撫臨億兆,凡日月所照,霜露所濡,皆當沐浴王化,共效尊親。”
“邇聞別失八里大汗黑的兒火者,據西域膏腴之地,擁兵自重。”
“朕念西域自漢武開疆,唐宗拓土,千年以來,皆為華夏之藩籬,諸邦番王,莫不順天承運,向化來朝。”
“今爾國雄踞西陲,控扼絲路要沖,朕素聞爾亦曉暢事理,豈不知順天者昌,逆天者亡之理?”
“自我大明立國,威加海內,四方諸國,或遣子入侍,或歲修職貢,如倭國、高麗、勃固等藩屬,皆沐浴恩澤,享太平之福久矣。”
“朕懷好生之德,不欲兵戈相向,涂炭生靈。”
“若爾能幡然悔悟,束身來朝,率別失八里臣民共降大明,朕必待以殊禮,封爾為王,許爾世守其土,永為大明藩籬。”
“爾國百姓,亦得共享大明仁德,通商互市,安居樂業,綿延福祉。”
“若執迷不悟,負隅頑抗,朕當遣虎狼之師,攜雷霆之怒,席卷西域。”
“鐵騎所至,勢如破竹,爾彈丸之地,何以抵擋?”
“屆時玉石俱焚,悔之晚矣!”
“王其詳思之,毋貽后悔。欽此!”
這道圣旨由政務大臣代筆,文辭典雅,章法嚴謹,氣勢恢宏,然內容深藏鋒芒。
黑的兒火者初聽時一頭霧水,只覺文縐縐得令人頭疼。
直到朝中一位精通漢文的大臣在旁輕聲翻譯:“大明皇帝這道圣旨的意思,是說西域自古便屬中原正統疆域,今請大汗俯首稱臣,俯順大明天威。”
“倘若大汗應允,大明天子將冊封大汗為‘西域王’,并允許繼續統治舊土。”
“若不從,大明便將興兵西征,討伐別失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