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頭的一塊石頭落地,還有封賞,自然高興。
老朱擺了擺手,道:“好了,賞也賞了,官也封了。接下來,咱們得好好謀劃一番,如何讓那西方諸國望風而降,向大明俯首稱臣!”
話音方落,陳誠便躬身出列,拱手奏道:“啟稟無上皇,微臣以為,凡事欲速則不達,切不可急于求成。”
“要開疆拓土,先須穩固根基。”
“眼下別失八里雖已歸順,然人心未定,朝綱未整,若倉促行軍,后方空虛,必為患也。”
“微臣之見,當以整頓別失八里為先,設立郡縣,任命守臣,修明政紀,撫慰百姓。”
“待得別失八里風調雨順,民心歸附,大明威望日盛,那時再發兵西征,方為上策。”
老朱聞言,眉頭不由微微一蹙。
他當然知道,陳誠所言句句在理。
行軍打仗,謀算于前,歷來講究“未慮勝,先慮敗”。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豈容輕忽?
戰爭從不是兒戲,一旦踏錯一步,便可能釀成萬劫不復之禍。
古來名將,皆慎之又慎,絕不可因一時意氣而輕率冒進。
孤注一擲,只是無路可走時被迫的選擇。
眼下優勢在手,去鋌而走險,實為愚昧至極。
如此行事,便是親手為自己埋下敗亡的禍根。
畢竟,縱有蓋世軍威,亦無人能次次賭贏天命。
大明方才吞下別失八里,尚需時日細細消化,理清政務,安撫人心。
可若真就如此按兵不動,老朱心頭又生出一絲不甘。
自己此次領軍西征,圖的就是一個“爭氣”二字!
若叫朱允熥那小子從海路先下一城,征服西方諸國,而自己卻還在西途中磨刀霍霍,豈非被天下人恥笑?
原是要爭個“面子”,反倒平添“羞辱”!
這一口氣,老朱如何咽得下?
正踟躕未決之際,霍連誠上前一步,拱手出聲:
“無上皇,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
“若要遠征西方,亦無須急于一時。”
“況且,欲令諸國望風而降,亦需先讓‘風’吹到他們耳中。”
“若我軍進軍太急,風聲未傳,他們尚未得知大明天軍赫赫威勢,反而會負隅頑抗。”
“我軍雖不懼一戰,然由此所多耗的時間,恐怕遠勝如今在別失八里整頓所需的時間。”
“更何況,此番我軍乃潛伏行軍,輕裝而來,僅攜帶火槍和少量彈藥,重型火炮、大營輜重皆未曾隨行。”
“若要強攻堅城、克敵制勝,火炮之威不可或缺,需俟大軍后續調運方可萬全。”
說到此處,霍連誠眸中神色微沉,聲音亦低了幾分:
“除此之外,還有一條關鍵……”
……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