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煒有些奇怪的看了弘治皇帝一眼,不曉得老爹這是什么意思,此前因為他們出宮遇到刺殺后,弘治皇帝就再也沒讓他們出過宮闈。
他這個皇帝更是在深宮十二年沒出過皇宮,這次是怎么了?
錦衣衛和東廠那邊已經安排好了拱衛的隊伍,弘治皇帝還特別帶上了王春,讓王春貼身拱衛朱厚照兄弟安全。
除此外,還有一名文官,朱厚煒不認識。
馬車隊伍悄無聲息離開紫禁城,直奔北平東郊。夏末一望無垠的農田內,家家戶戶都架起了代耕架,勤勤懇懇的開墾種田。
弘治皇帝笑著對一旁僉都御史陳玉開口,道:“潤璞啊,這代耕架果真惠民便利。”
“此前許多無牛農戶只能靠著人力翻墾,費時費力,如今弘治代耕架推廣下來后,不知讓多少百姓因此受利。”
陳玉恭敬的道:“蔚王殿下天資聰慧,居功至偉。”
“此乃皇室之幸,大明之幸,大明百姓之幸!”
朱厚煒越來越奇怪,不過還是安靜的聽著,也沒開口說話。
朱厚照本想著去集市,可卻被弘治皇帝拉到郊外,也沒啥好玩的東西,不由興致缺缺,不過這兒的風景倒是宜人,比皇宮強,可惜少了一匹馬,不然能在這里馳騁。
弘治皇帝繼續開口對陳玉道:“你說蔚王如此大功,朕封其為昌平王,為何內閣六部執意反對?”
陳玉愣了一下,恭聲開口道:“皇上,此乃祖宗成法定制,太祖爺深謀遠慮,計定大明,心系悠遠,想必定有深意。”
弘治皇帝開門見山的道:“不過怕子嗣之爭兄弟反目。”
陳玉尷尬的笑了一下,也沒敢開口。
弘治皇帝盯著陳玉道:“如果朕執意如此呢?”
陳玉不敢回話。
弘治皇帝意味深長的問道:“你方才不是說蔚王心系百姓居功至偉嗎?”
“此物利國利民,天下百姓交口稱贊,將士立大功,朕可以封王封侯。文官計定大明,死后朕亦封國公太傅。”
“為何到了朕的兒子這里,就不成了呢?為什么他立下如此大功,朕就不能封其藩在京畿呢?”
陳玉忙道:“皇上,此舉不僅會蠱惑人心,還會令不臣之心之人心生鉆營之利,恐會致大明叛亂。”
朱厚照背著手走來,看著陳玉,陰惻惻的笑道:“你意思是本宮的弟弟會造反嗎?”
“天下給他又如何,他本就比孤強啊。”
弘治皇帝對陳玉道:“蔚王至純至孝,不會心生二心。”
陳玉擦了擦冷汗,早知道今天就不陪著弘治皇帝出來了,果然皇帝無緣無故讓自己隨他微服出巡就沒好事。
這不擺明了要讓他陳玉再做一次馬前卒,替他沖鋒陷陣?
看弘治皇帝這樣子,這一次是鐵了心要和文官們爭一爭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