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健開門見山的道:“想必最近朝堂之爭,原博也已知曉,老夫便不再多說了。”
“近藩之害,相信原博知曉,兄弟反目,歷史參訓,歷歷在目。”
“如今皇上圣心蒙蔽,未曉歷史之害,吾等身為人臣自當勸諫。”
“原博,你為蔚王師,責無旁貸當勸諫蔚王。”
劉健說完后,數名高官虎視眈眈的看著吳寬,等著他的態度。
如果現在吳寬拒絕,恐怕這群人用不了多久就會給他下放。
吳寬拱手道:“下官責無旁貸。”
“不過下官該當如何勸諫?”
聽到吳寬的回答,眾人心中長舒了一口氣,謝遷開口道:“蔚王和太子兄弟情深,若能將代耕架之功勞讓給太子,那此事可破。”
吳寬畢竟為官這么多年,哪里能不知道謝遷口中的意思。
一旦代耕架的功勞轉讓給太子,那弘治皇帝借功封賞蔚王的目的將不復存在,蔚王一旦無功,還有什么封地獎勵可言?
不得不說,這群人是真狠啊,這些權謀真是一環接著一環,這是在設計蔚王,而吳寬就是突破口。
吳寬沉思了許久,才拱手道:“下官定會全力以赴!”
“好!一切有勞原博了,此事若成,原博當首功!”
“吾觀原博,當入禮部也!”
這是劉健在給吳寬打保證,只要這件事解決,吳寬很快就會被調禮部,明朝非翰林不入禮部,非禮部不入閣。
進了禮部,就是預備內閣班子,這么大的前途放在面前,吳寬自然也會動心。
……
八月初,已快到中秋,只是天氣依舊陰沉。
今日一早,吳寬如同往日一樣來東宮當值,在課堂等了片刻,朱厚煒便挎著小書包走來。
書包有些不周正,但吳夫子居然沒有來整理,不由讓朱厚煒有些奇怪。
今日吳寬教朱厚煒的書是《太祖皇帝欽錄》,這是一篇教育藩王,涉及防謀逆、軍政要務等內容。
除此外還有《皇明祖訓》內容。
外面的秋雨撲簌簌,朱厚煒跟著吳寬認真學習,只是吳寬卻顯得有些心不在焉。
好不容易課業結束后,吳寬才對朱厚煒道:“蔚王殿下。”
“如今外廷文官多言太子頑劣,而言蔚王聰慧。”
“此番下去對太子不利,臣倒是有個建議可以改善太子的名聲。”
朱厚煒好奇的撓撓頭:“是什么呀?”
吳寬道:“但此事卻又對蔚王來說不公平。”
朱厚煒更加好奇,不過只要讓大哥名聲好,他也不在乎那么多,于是問道:“先生你說呀。”
吳寬道:“殿下發明的代耕架,可以對群臣說是太子殿下發明的。”
朱厚煒微微愣了一下,呆呆的看了一眼吳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