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討論你的主張正確與否,大明文化可以包容你復古,但抨擊科舉又是什么意思?”
“聽聞你,和你們,還在主張恢復察舉制?”
“我大明是不是還要改革九品中正?恢復東晉之浪漫?”
李夢陽道:“察舉可以舉廉,如今大明官場良莠不齊,官吏冗余擁擠,許多有才無德之人占據重要崗位,對大明而言并非好事。”
“察舉可舉廉、孝!”
“三日之考試,一日之閱卷,只要寫得錦繡文章,便能出任官吏,國家取仕豈可如此隨意?”
朱厚煒深吸一口氣,盯著李夢陽道:“你好像出身寒微,家境并不怎么好,恢復察舉,若無官場引薦,你可以為官嗎?”
“到最后察舉為何名存實亡,你想過嗎?因為上品再無寒門,因為沒錢莫當官。”
“如果真如此,諸如你一樣許許多多的窮苦底層百姓,只能埋沒鄉野之間。”
“這于國家來說是好事?”
李夢陽反駁道:“蔚王殿下此言差矣,若是上層都是廉潔忠正之官,有才之人為何會被埋沒鄉野之中?”
朱厚煒深深看了他一眼,“你的理想很好,可中華社會從來都是形形色色的人群構成,有人的地方就有私心,治吏是從古到今乃至未來,從來都無法解決的事。”
“人心難測。”
朱厚煒又看著何景明,問道:“你也和李夢陽主張一樣?”
何景明沉思片刻,思想開始動搖,在方才蔚王和李夢陽的辯論中,很明顯蔚王說的更有道理。
他沉默了許久,才開口道:“科舉不可改。”
李夢陽面色頓變,憤怒的盯著一旁的好友。
“天賜兄,你這次真錯了。”何景明拱手道:“我并不怕牢獄之災,我只是覺得蔚王殿下說的有道理。”
“都是為大明國家好,吾等不能閉門造車剛愎自用,這并不是一件好事。”
“呵!”李夢陽丟出一抹輕蔑的笑容。
朱厚煒不再管他們,背著手離開東廠詔獄,直奔乾清宮。
朱厚照忙不迭迎接朱厚煒,問道:“弟,你沒事吧?順天府那群狗東西,我這就去罷了他們的官!”
朱厚煒趕忙問道:“父皇不曉得吧?”
“沒敢告訴他。”
朱厚煒嗯了一聲,道:“是我要去順天府的,不要為難順天府尹。”
“何景明還不足以勝任順天府通判。”
能力和洞察力都欠缺,雖然前七子都有足夠的才華,但不是有才就一定能做好官的。
“李夢陽性子固執,不宜為官,讓他在民間推崇自己的思想吧。”
三言兩語,兩人命運已定。
朱厚照撓撓頭:“弟,人都抓過來了,這么輕易放出去可不行!”
朱厚煒微笑道:“知曉的,我給大哥想好了,讓劉瑾出面吧。”
“李夢陽有許多好友,定會有人去求到劉瑾幫忙的。”
是么?弟你好自信啊,我怎么不信,李夢陽都下獄了,他的那些好友還敢來幫他的嗎?
就在此時,劉瑾急促走來,道:“太子爺,有人找老奴辦事兒。”
“啊?什么啊?”朱厚照疑惑的看著劉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