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
楊一清年少時聰慧過人,七歲時便被視為神童,特準入翰林院學習。七歲稚童入翰林院學習而不是國子監,也足可以看出楊一清在年少時究竟多么厲害。
他的人生履歷比起楊廷和來說都絲毫不弱!
弘治十八年的時候他提出的解決陜邊茶馬貿易的建議,更讓大明從中獲得巨大經濟利益。
此時楊一清手中握著一份兵部尚書劉大夏的信件。
“應寧,此番舉薦你去哈密軍事重地,雖職責重大,但也任務艱巨!”
“王世昌經略哈密十二年,哈密皆屬王世昌之部下,汝上任后,務必清除王世昌留在哈密之部,還哈密朗朗乾坤!”
楊一清是劉大夏提拔上來的,對劉大夏很是感激,此次朝中攻擊王越無果,楊一清也很是失望。
他也是堅定的文官集團,長期在邊塞履任,對朝中局勢不是太了解,能了解的也只有朝中一些大事以及官場的一些傳言。
他深受劉尚書、李閣老、馬尚書的影響,也認同哈密邊塞皆是王越部下,哈密是王越之哈密,非大明之哈密。
此番又接到劉大夏的信件,楊一清暗暗發誓,此番去哈密,定要用盡畢生之力整治哈密武將任命,凡兵部之人皆要任命要職,凡王越部下,皆棄用,逐漸讓王越在西北的所有影響力全部消弭!
……
南直下了一場小雨,楊廷和孤獨落寞的離開南京,臨行前回望南京城,和當初在京師一樣,依舊無一人前來送別。
楊廷和的處境比較尷尬,他是太子的老師,被打上皇黨的標簽,和文官士大夫關系很微妙,文官士大夫們不敢對楊廷和施以真心,誰能保證楊廷和不會臨時反水皇室?
這次就是最好的印證。
因此在京師時,楊廷和即便任命禮部,依舊被孤立。到了南京,他又因吏治改革得罪了南京大部分士大夫官僚,依舊不被文官容納,遭到排擠。
不過楊廷和這個人向來固執迂腐,他壓根不在乎這些。
但總歸心中不是滋味,雖然他在南京貶了許多官吏,但也提拔了一些實干的官吏,這些人依舊對他的政績不認可。
小雨淅淅瀝瀝,楊廷和撐著雨傘,孤獨蕭瑟的朝著南京城外官道的轎子前走去。
從從三品的南京吏部左侍郎貶為正五品的寧波府知府,楊廷和頗為受挫。
不過這些都是他自己的選擇,已經很好了,最起碼沒有鋃鐺入獄,也沒有被剝奪官職。
南京城外人煙稀少,楊廷和踽踽獨行,就在快要抵達轎前的時候,他忽然瞇著眼,朝不遠處的涼亭望去,臉上頓時布滿了震驚!
于是楊廷和快速踱步過去,躬身彎腰行禮道:“殿下,你怎么來南京了?”
朱厚煒笑了笑,道:“當時你來南京,我在正陽門送你,那時候你不知道。”
“現在你要去寧波了,我自然也要來送一送你。”
“楊師不要行禮,快快起來吧。”
楊廷和心中暖洋洋的,原來他不是孤臣,原來還有人記得自己!
朱厚煒正色,面色嚴肅的拱手行禮,對楊廷和道:“謝謝楊師。”
楊廷和趕緊避開身子,禮法和認知從來不允許他能接受皇室人委身對自己行禮!
“殿下勿要如此!微臣不敢!”
“微臣沒做什么事,當不起殿下如此。微臣是罪人、偽君子,請殿下切勿如此。”
是非曲直,朱厚煒心里清楚。楊廷和也清楚,但他不愿意將他做的事給搬上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