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
在即將面對的瓦剌和韃靼軍聯合攻擊,楊一清的壓力很大,不僅要防住哈密,還要聯合防住肅州等地。
楊一清做完軍事部署后,唐寅立刻提議道:“楊大人,卑職愿從正面抵御蒙古和瓦剌軍的正面攻擊!”
楊一清部署的正面迎敵部隊是指揮使朱瑄和指揮副使董杰。
唐寅知曉他們完成不了這么艱巨的任務,于是才不得不對楊一清開口。
可楊一清畢竟才到西北沒多久,對西北的主帥能力還沒有足夠的了解,又加上信任劉大夏等文官的言論,當真認為朱瑄和董杰是被排斥的將領。
于是他拒絕了唐寅的提議,并且讓唐寅做好哈密城內防守工作!
盡管唐寅性格大變,已經變得低調內斂,但此時還是不得不開口道:“楊大人!朱指揮和董指揮不堪大任!”
不到萬不得已,唐寅是絕對不會貶低同僚的,職場上這是大忌,可現在已經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
“卑職以前途保證,此正面迎敵交給卑職,若是敗了,大人可于上面處置我而不用背責,若是勝了,功勞皆歸大人!”
楊一清聽完,當即勃然大怒道:“胡說八道!”
“大戰在即,本官所思皆是退敵之策,怎會現在還在想這些蠅營狗茍?”
“本官知曉你是王越的部下,急于邀功表現,戰事吃緊,豈容你動小心思?”
唐寅抱拳道:“卑職萬不敢有這種心思,一切以大局為重!”
楊一清揮手道:“那就如此部署!”
唐寅無奈只能離開總兵府。
而后楊一清又召朱瑄和董杰,兩人都是兵部舉薦過來的人才,在哈密經略五年,屢立戰功,又加上朝中文官極力舉薦,這讓楊一清天真的認為朱瑄和董杰是真能打硬仗的人。
畢竟他到哈密才不過短短兩個多月而已,所能判斷的只能依靠他們此前的戰績。而朱瑄和董杰履歷中就沒怎么敗過,至于唐寅侮辱兩位指揮使的功勛,楊一清暫時沒和唐寅一般計較。
楊一清經歷過陜西剿匪和東北征討女真,但其戰力比起蒙古人來說低了不知幾個檔次。
朱瑄和董杰信誓旦旦的對楊一清做保證,此戰一定會消滅蒙古主力軍,這讓楊一清信心倍增!
同時大明的九邊城門也全部關閉,所有軍隊大明士卒陳列北疆,大戰一觸即發!
自弘治御極二十年來,大明北邊并沒有多少戰事,這還是弘治朝第一次面對如此大的戰爭壓力,朝廷那邊很是關注!
此前王越鎮守西北,頂多也是和吐魯番人、瓦剌人交戰,但韃靼人還從未參與進來。
現在大明邊塞無將才,小王子嗅到了機會,于是借著周太后之死悍然發動戰爭!
歷朝歷代都是如此,太后薨逝尚且能造成如此轟動,更別提皇帝駕崩。
朱瑄和董杰兩萬大軍被調去肅州,正面迎接瓦剌大軍的沖鋒,戰場尤為激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