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煒忽然意味深長的盯著焦芳,開口道:“閣老是關心本王的聲譽,還是因為你也做了商業,怕商業一旦受阻,自己賺不到錢了?”
焦芳神色一滯,顫顫巍巍的道:“這個,殿下……微臣,微臣剛正不阿的,怎會,怎會……”
他始終沒勇氣在朱厚煒面前撒謊,他知道朱厚煒的能量,查出他焦芳經營商業實在太容易了。
“行了,留著力氣在朝會上辯吧。”
這是蔚王不打算追究了,焦芳放下了忐忑的心,忙不迭拱手道:“微臣遵旨!”
……
弘治二十年臘月十五,這是弘治二十年的最后一場大朝會。
朝會開始,先是禮部定下大統歷,并賞賜朝鮮、安南、呂宋、占城等國。然后又定與年終的朝鮮、爪哇、呂宋、琉球、真臘等國關于朝貢等事宜。
等禮部匯報完畢后,接著內閣便開始統籌弘治二十一年的預算工作,其后便是六部分別上報弘治二十年的預算工作。
一切商討完畢,已快到午時,本以為朝會即將結束,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劉洪出列,拱手道:“啟奏太子殿下,臣請太子殿下立刻停止明年關于商業發展的一切工作。”
“自今年開始,各地商業先后發展,市場無序,乃至農民無視生產,商人又多奸詐,于國朝而言有害無利!”
右副都御史劉洪說完后,便有幾名官吏紛紛出列附和。
朱厚煒看了一眼焦芳,焦閣老心領神會,于是淡淡出列拱手道:“啟奏太子殿下。”
“有關財政會議,本該在年末小朝會議,但既然劉御史提出質疑,臣認為還是有必要讓戶部尚書公布今年的大致財政情況。”
“韓尚書,勞煩。”
戶部尚書韓文出列,他并沒有仔細匯報今年的具體財政情況,也知道時間緊急,諸公沒工夫聽他說的太細致。
這場大朝會從天不亮開到了中午,不知多少官吏憋著屎尿屁,于是韓文快速道:“弘治二十年,是歲田賦計二千二百一十六萬七千三百七十六石九斗八升,較去年增二十八萬九千余。”
“是歲商稅為包括棉、絲、麻、酒、鹽、船、城門等各司稅合計白銀二百一十六萬七千余兩,較去年增加一百二十六萬有余。”
大明的商稅一直是雞肋,每年折算白銀入戶部堪堪百萬兩都不到,不然朱厚煒也不會一直強調商稅是未來最廣袤的開發海洋。
而今年大明真正開始發展商業也不過半年時間,足足增加了一百多萬兩銀子。
農業稅并沒有收到商業的沖擊,甚至還略微有些增長。
什么話都沒有實打實的數據來的可靠,都察院御史腦袋有些發蒙,甚至第一時間質疑戶部賬簿的真實性。
“劉大人!休要信口胡言!”韓文不悅的開口,“賬簿是我戶部所有衙署官吏勠力同心統計出來的,你有什么資格質疑我戶部工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