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海縣衙,自楊廷和抵達這里主持工作,已經持續了小半個月。
但關于小漁村被屠事件依舊沒有任何進展。
寧波府同知小心翼翼的對楊廷和道:“楊大人,已過了小半個月,毫無成果,您已經盡力了,或許……真是倭奴所為。”
楊廷和看著面前坐著的同知官,淡淡的問道:“只要將責任推給倭奴,后面就會是國戰,一切將與我們無關,烏沙能保住,你想的是不是這樣?”
寧波府同知被戳穿了心思,卻并未尷尬,他知道楊廷和的厲害之處,端著茶喝了一口,才緩緩地道:“這次小漁村被屠,我們已經做了所有努力,甚至衛所的人也出動了,上面又調了按察司的人配合我們查案。”
“如此興師動眾,卻依舊沒有任何眉目,不管是不是倭奴所為,我們都查不出真相,這樣干耗著沒有任何意義,朝廷只會覺得我們無能。”
“與其如此,不如就按寧海縣令的說辭,推給倭奴,此事則上升到朝廷,和我們再無多大關系,整個寧波府的官場都能保得住,他們也會將楊大人視作救星,楊大人在寧波的聲譽也會高漲,朝廷不會牽罪到楊大人,這樣對誰都好。”
楊廷和冷漠的道:“是啊,對誰都好,小漁村一百三十八條鮮活的性命呢?”
寧波府同知道:“這是個意外,誰也不想看到此事發生,可事情已經發生了,我們也沒辦法的。”
“大人,何必去查一個不可能的可能,時間拖的越長,對您,對整個寧波府官吏來說,都是災難。”
“只會讓朝廷認為我們寧波府無能啊!”
楊廷和反問道:“難道不是嗎?”
“成了,你先下去吧,本官自有定論。”
“喏。”
寧波府同知微微嘆口氣,他也不知道楊廷和究竟在堅持什么,這根本沒有任何意義,為什么就如此古板不知變通呢?
就算查到了什么,也是得罪人的事,百姓會感激你楊廷和是青天大老爺嗎?
就算感激你又能怎么樣?真要查出來不是倭奴,能做這件事的人,背后能量能小嗎?那個時候你楊廷和將會得罪多少人?
只要你什么都不做,整個寧波官場都會感激你,你的這點小小的污點根本不算什么,整個寧波官場的官吏都會替你站臺,日后你的官途也不會受到影響。
何必要如此固執呢?
就在寧波同知離開寧海縣衙時,一名不起眼的胥吏緩緩來到了二堂找到楊廷和。
楊廷和端著茶水坐在茶幾前沉思,這次事件不僅僅牽扯到寧波府,更可能已經上升到朝廷。
蔚王在帶頭開海,然后就出現小漁村被屠,這會影響到蔚王開海的既定策略。
這且就罷了,如果不查清楚,隨著輿論發酵,很可能會引起大明朝和日本宣戰,這是最下的下策,西北還沒平定,一旦朝廷陷入東南戰爭泥潭,北方勢必會制造動蕩。
西南也不太平,土司們也會趁機作亂。
寧波府的官吏們考慮的只是自身前途,可楊廷和入眼的卻是整個大明兩京十三省的大局觀!
如果他沒想錯,現在蔚王、皇上、太子,很大可能將所有目光都聚焦在寧波,聚焦在他楊廷和身上。
這件事復雜的程度和嚴重的影響,已經不是寧波的這群官吏能考量到的了。
就在楊廷和沉思的時候,左右小心翼翼的道:“大人,有人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