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開中法施行后,大明朝不知多少商人前赴后繼的給邊軍運輸糧食,從而解決了邊軍缺糧的危機。
只是隨著明朝歷代皇帝濫賞無度,國內權貴和士大夫階層獲得的鹽引越來越多,可鹽場的食鹽又不能一直生產,最后便發生了鹽引過盛而食鹽所剩無幾的情況。
商人們手里堆積了大量鹽引,可鹽場沒有那么多鹽巴兌換,最后這些鹽引只能堆積在商人手中,有的商人手里還陳放著英宗時期的鹽引,后來官府又不承認前朝的鹽引……這種情況持續下去,誰還愿意去開中?
發展到弘治時期,已經沒有商人會運輸糧食去邊塞,邊塞缺糧的危機漸漸顯現出來,不得不自己屯軍田所用日常糧食消費。
弘治皇帝不以為意的道:“這些事你和大哥商量吧,楊一清的建議也是不錯的,他有眼光,替咱們分憂,要支持他。”
朱厚煒點頭道:“好。”
“楊廷和已經被你磨的差不多了,這個刀也該要登上戰場了,找個機會給楊廷和升上來!”
“李東陽老了,能取代他的有且只有楊廷和!”
朱厚煒也有這種想法。
爺倆正在商量事情的時候,懷恩小心翼翼走來,道:“皇爺,英國公求見。”
弘治皇帝噢了一聲,道:“宣吧。”
“父皇,英國公找你有什么事?我回避一下?”
弘治皇帝搖頭道:“不用,他找朕估摸著也沒多少重要的事。”
沒多時,英國公笑容滿面的走來,拱手對弘治皇帝行禮,道:“微臣參見皇上。”
弘治皇帝揮揮手道:“老張啊,好久沒見你來找朕了,有什么事嗎?”
張懋笑著道:“皇上,老臣也沒什么事,這不是看著太子殿下越來越大,想著也該納太子妃了……臣那孫女自幼陪伴著太子長大,老臣想著她不知能否有這份殊榮……”
弘治皇帝愣了愣,然后微笑道:“你不說朕都忘了,太子是長大了,也該納太子妃了。”
“唔,檸兒那丫頭是不錯的,朕自是不會反對。”
張懋本以為還要費一番口舌,實在不行就退而求其次,蔚王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嘛。
只是他怎么都沒想到皇上會答應的如此干脆,張懋頓時感恩戴德,然后心滿意足的離去。
等他走后,朱厚煒有些想不明白的看著弘治皇帝,問道:“爹,你知道大明的祖制,外戚勛貴不得成為太子妃和皇后,又要和文官們斗一斗啊?”
弘治皇帝無語道:“有這個必要么?朕只是答應他,文官們會不會反對,朕又不知道。”
“為了這點小事和文官們繼續斗法,這怎么都不劃算。”
朱厚煒:“……那你剛才還答應英國公。”
弘治皇帝道:“可他不是挺開心的么?就算事后不成,他怨恨的也不是朕而是文官,非但如此,他還會打心底感謝朕。”
朱厚煒:“……”
又學到了,這御下的手段真是被你玩的明明白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