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朱厚煒在錦衣衛詔獄審問的時候,御用監太監張永來了,對朱厚煒耳語道:“王爺,太子爺讓您去乾清宮。”
朱厚煒狐疑的道:“怎么了?”
張永道:“甘肅那邊平反了,楊一清和馬昂的軍隊已經進入甘肅,太子爺讓您去商量后續處理事宜。”
“安化王呢?”
這是朱厚煒比較關心的事。
張永道:“人頭被砍了。”
朱厚煒沉默了許久,死無對證……這下想找人問清楚的可能都沒了!
“好,去乾清宮。”
接下來審問的事,朱厚煒交給了錦衣衛指揮使牟斌。
不過這邊也注定審不出太多的東西了,該說的對方都和盤托出了,只是依舊沒有實質性的證據去證明寧夏布政司使做了這一切。
不過單憑人證,已經足以去寧夏抓捕戴樅了。
朱厚煒急促的抵達乾清宮,便發現弘治皇帝和朱厚照都在等待著自己。
也是,大明的一名藩王就這么不明不白的被砍了頭,怎么來看都有種殺人滅口的味道在。
就朱厚煒了解的安化王,他應當不會主動去做謀反之事。武敏那邊接觸不到更高層的東西了,戴樅有沒有再針對安化王做其他事,他根本接觸不了。
但朱厚煒有理由懷疑安化王這次造反,就是戴樅一手策劃的。
弘治皇帝深深點頭,他和朱厚煒的想法不謀而合,只是現在安化王已死,根本就查不出來什么了。
楊一清和馬昂的軍隊接手了甘肅,后續還有許多安排,至于怎么處理參與造反的人,弘治皇帝給出了處理意見。
與反賊的總兵何錦想法一致,弘治皇帝是要將參與造反的所有千戶以上的武將和文官全部給就地正法,其家眷女子世代貶為娼,男子世代流放打入賤籍。
這種處理結果也是在朱厚煒的意料之內,如果這些高級官吏不給予極刑,日后若是再有造反,則就沒有任何風險成本可言。
此舉也是為了震懾大明內部邊塞的所有武將,讓他們掂量掂量日后在密謀和藩王造反的后果!
“父皇,大哥,我剛才在錦衣衛詔獄也審出來了,主謀是寧夏布政司戴樅。”
“我查過這個人的履歷,他是茶陵詩派的人,也是李東陽的學生。”
“只是寧夏那群官只能作證戴樅操控了誣陷安惟學和周東度的事,其他的他們不清楚。”
“我懷疑……”
弘治皇帝壓了壓手,道:“你懷疑沒用,不要懷疑。安惟學和周東度自己也不干凈,他們若是干凈,怎么會如此輕而易舉上當!”
“兒子啊,現在你明白為什么咱們用人,不能只用一些諂媚無能之輩,忠心的同時也得具備能力,可這樣的人才,能有幾個啊?”
“國家也是如此,不能都用聽話諂媚的,這樣的人注定能力欠缺。”
“可真要那些忠正聰明之人,又難以控制。”
“治國御下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這是朕與他們博弈十余年才悟出來的道理,你要深深記著。”
似乎覺得這些話對朱厚煒說不妥,弘治皇帝又哼了一聲,對一旁朱厚照道:“聽到了沒有!”
“還在吃瓜!”
朱厚照:“???”
你教育弟,為什么會扯上我?我什么也沒干啊,我就吃個西瓜而已,這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