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閣現在只有焦芳一人在頂著,言官們屢次上奏,祈求早日增補內閣人選。”
“這四年時間,你已將楊廷和給調禮部,如今他已經升到禮部右侍郎的位置,也有資格入閣選拔了。”
“何時廷議增補人選?”
弘治皇帝微笑道:“焦芳找你啦?”
朱厚煒點頭。
“你要用焦芳?”
朱厚煒搖搖頭道:“我倒不是因為焦芳找我,所以才想著要增補閣臣人選,實在內閣青黃不接,焦芳處理政事的水平著實不如劉、謝、李三公。”
弘治皇帝微微頷首道:“那就過了端午,廷議選拔內閣首輔吧。”
朱厚煒好奇的道:“父皇可有內閣首輔的人選?”
弘治皇帝道:“有,禮部尚書傅瀚。”
傅瀚在弘治十二年的時候就是禮部左郎中,在程敏政舞弊案后,遞補成了禮部右侍郎。
弘治十二年末,安南國和占城出現了領土紛爭,差點要釀成戰爭,也是時禮部右侍郎傅瀚主動請纓,前去南疆,調停了安南和占城之間的矛盾,時禮部尚書是李東陽兼任,后傅瀚歸來,成功升遷禮部尚書。
如今傅瀚在禮部一待就是十二年,資歷也已經足夠了。
父皇的這個回答,倒是讓朱厚煒覺得奇怪,朱厚煒一直認為這內閣首輔的位置,父皇都在為楊廷和懸著,本以為這次內閣首輔也是非楊廷和莫屬,卻怎么也沒想到弘治皇帝給了蔚王這么一個回答。
“內閣的人不能太少,晾了焦芳四年,四年時間國事被他處理的一塌糊涂,他不是說內閣缺人嗎?”
“那就多補幾個進去吧,楊廷和、王鰲、梁儲,一同遞補入內閣。”
朱厚煒好奇的道:“這么多人一同補充入閣,六部會同意嗎?”
弘治皇帝道:“會的,梁儲王鰲都是吏部的人,楊廷和和傅瀚是禮部的人,論資歷都有資格,幾個人名聲都不錯,也都有政績,六部沒理由會反對。”
“朕會先推焦芳為內閣首輔。”
“你和焦芳通個氣,如此他沒被選上,才不會怨恨于你,未來還會盡心替你辦事。”
“內閣暫時還不能沒有焦芳,權力需要制衡,一下子上來這么多人,誰是騾子誰是馬,誰是黃河誰是長江都還不清楚呢。”
“總要試一試,看看究竟如何,在視情況調整。”
“朕調整了數年才促成了劉、謝、李的內閣班子,選拔內閣人選不易,慢慢試。”
“對了,錦衣衛那邊是不是抓了夏家的人?牟斌說是千戶錢寧負責抓人的,錢寧是劉瑾的人,能指揮劉瑾除了你大哥只有你,你大哥不會派他去動夏家的。”
朱厚煒老老實實的道:“果然什么都瞞不住父皇。”
“是我故意找事的。”
弘治皇帝沉思片刻,道:“知曉了,看來你大哥真看上夏家千金了?”
朱厚煒點頭道:“是啊,以防萬一,免得日后文官們又挑理,現在給他將爵位摘除了。”
弘治皇帝笑了笑:“你啊你,不怕大哥怪罪你嗎?”
“怎么不和他說清楚?”
朱厚煒:“看看大哥的態度,我覺得蠻好玩的。”
“你這小子!欺負你大哥是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