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廷和快速將朱厚照遞過來的文書瀏覽一遍,眸中帶著幾分認真思考的神色,從最初的淡定,到最后的震驚,臉色變化莫測。
誰都知道楊廷和的才能,能讓這名內閣首輔變成這副模樣,足可見這本文書的含金量究竟多高。
眾人愈加好奇這封文書寫了什么,楊廷和也沒繼續看下去,先將文書交給梁儲,梁儲看完后,反應和楊廷和如出一轍,旋即就是六部尚書分別觀覽。
等看完后,眾人都不由倒吸涼氣。
朱厚照先問楊廷和道:“楊大學士,你是首輔,先說說看法。”
楊廷和沉思片刻,這才道:“敢問殿下,文書可是蔚王寫的?”
朱厚照點頭道:“嗯。”
楊廷和道:“蔚王才華橫溢,對政策頗有見解,此策猶如捏住宗藩之咽喉,又讓天下藩王沒有反對的理由,臣竊以為此策可以實施。”
頓了頓,楊廷和繼續道:“可若是藩王們反應過來,便知曉這無異于是弘治朝行建文朝之事,歸根結底還是削藩,未必不會生亂,此事還需好好商討商討。”
兵部尚書劉大夏淡淡開口道:“楊閣老此言差矣,建文朝有太宗,太宗雄才大略,可弘治朝這些藩王,誰還有什么才能,能掀起什么風浪?”
禮部尚書崔志端開口道:“若宗藩以祖宗家法拿出來說事,又該如何處理?”
“太祖規定過各宗藩之俸祿定額,現在削減,定會有許多人不滿。”
劉大夏反駁道:“按照蔚王之策,總俸祿并未發生改變,他們有什么不滿的?這也沒有違背祖制,藩王的總俸祿沒有改變,甚至繼承藩王的大宗長房的俸祿也不會改變。”
“唯一改變的是其余非嫡長的俸祿,但蔚王也不是杜絕了他們所有的道路,只要他們認真籌備文考武考,依舊有機會博得和大宗長房一樣的待遇。”
“此番下來,還有誰不會不滿?”
“若真沒本事,那就不要拿那么多俸祿,經過時間的演變,一萬石變一千石,一千石變十石……最后朝廷完全可以不用負擔除大宗長房之外的宗藩俸祿。”
內閣次輔梁儲道:“按照劉大人這樣的說法,那不還是給這群人朝死路上趕么?”
“朝廷已經剝奪了他們經商為官的權力。”
劉大夏搖頭道:“梁閣老這叫什么話?這些年他們兼并掠奪的土地還少嗎?靠著這些土地他們會活不了嗎?”
梁儲啞然無語,似乎也是這個道理,這百年時間來,這些朱家權貴們禍害了多少百姓,國家土地快接近半數進入宗藩之手!
朱厚照阻止眾人的討論,問道:“可不可以下發國策?”
楊廷和拱手道:“臣鼎力支持!”
梁儲:“臣附議。”
六部尚書也沒有任何異議。
既然眾人齊心協力,朱厚照也就不再猶豫那么多,對楊廷和道:“你內閣負責下發國策。”
“都察院負責監督。”
“若有什么事及時反饋,今日就討論到這里,都回去辦差吧。”
“微臣等告退!”
……
弘治二十五年,四月二十日,一封關乎天下宗藩的政策,經內閣簽發,大宗寺卿簽字蓋印,正式下發到兩京十三省。
一石激起千層浪!